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83165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状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状况专业:教育学姓名:段政旭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状况一、我国信息技术课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走过20余年,对其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是很有必要的,对现今以及以后该课程的发展方向起一个导向作用。总体上看,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5个阶段:1)计算机课程萌芽试验阶段(1978~1986年);2)计算机课程逐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3)计算机课程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4)信息技术课程启动阶段(2000~2003年);5)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计算机课程萌芽试验阶段(1978~1986年)
2、。1981年,教育部5所直属重点大学附中首次在高中阶段以选修课方式开展计算机课程。在这段时间内,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程由无到有,并开展重点试验,几年间全国有数千所中小学相继配备计算机,开设选修课,或开展课外活动,编写教材,探索教学方法,撰写论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计算机课程逐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电子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锻炼学生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电子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会用一
3、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程序;初步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操作并了解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计算机课程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1999年,计算机教育更名为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是计算机教育的一套思想理念。一开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逐渐地,课程的目标实现了从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到信息技术素养的转变。课程内容的转变:计算机教育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计算机是课程唯一的教学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仅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内容的一个方面。这些转变在是克服了许多困难之后实现的。诸如信息技术思想理论的缺乏以及硬件设备的匮乏、师资的
4、缺乏,等等。信息技术课程启动阶段(2000~2003年)。此阶段的课程形态、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材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改进。课程形态:教育技术界人士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本质上应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不宜学22教学研究科化太强。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也是一门培训性课程。学科化太强将会直接在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上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学模式:大部分地区的教学模式依旧是采用传统的讲、学、考的方式。因此出现学生喜欢信息技术,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信息技术课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到师生角色、学习方式的转型等方面都提出新的挑战。
5、对于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具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和特性。因此,除了一些普遍适用的教学原则,它还有一些本身固有的独特的教学原则。例如: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鼓励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多方讨论协作、大胆创新。总之,一方面要对经典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应用较普遍和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及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
6、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
7、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l、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