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78397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方案讨论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方案(讨论稿)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院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特制定本方案。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
2、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与目标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保特、扬优、扶新、改老”的原则,通过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对现有专业进行评审,使这些专业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学院将加大对院级特色专
3、业的扶持力度,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院建设3个左右特色专业,并争取建成1-2个省级特色专业。三、特色专业建设主要内容(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1.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机制,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相应保障。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
4、式、实践教学环节等基本内容。3.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二)课程建设与改革1.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2.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单位参与研究,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3.教学内容改革要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
5、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要将行业与产业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4.教材建设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新教材。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三)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1.注重加强实验实践
6、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吸收学生参与学科研究。3.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办
7、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特色专业建设点要保证教学计划内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4.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进学生赴企业参与研发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四)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或教学名师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专业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2.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
8、的新途径。聘请相关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院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