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

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

ID:14837511

大小:4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30

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_第1页
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_第2页
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_第3页
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_第4页
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摘要]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课堂观察理所当然地应聚焦于“主题”,但目前的课堂观察存在主题缺失、“泛滥”、“架空”等现象。坚持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就必须树立主题即“路径”、主题是“系统”、主题可以造就“学术世界”的观点,并通过构筑关于“主题”的“知识库”、“案例库”和“研究史”实现课堂观察的“主题化”。[关键词]课堂;观察;主题思考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课堂观察理所当然地应聚焦于“主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观察,理所当然地应在聚焦“主题”的研究过程中建立“主题思考”的

2、思维方式。有学者提出,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带着明确的目的”收集资料,作相应的研究,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主题”。因此,“主题思考”是课堂观察走向有效的必然前提。然而,教师形成“主题思考”的路却并不是那么好走,甚至可能会很漫长。一观察与分析当前教师与学校所展开的“课堂观察”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取得了许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

3、问题需要反省和改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主题缺失在有些教师的观念里,课堂观察只是“听课”、“评课”这些名词的美化。而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随意性很强,没有事先的系统思考,没有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预先学习,也没有对听、评课活动的预计成果。如果把“课堂观察”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理解成一件事,那么,就会造成很多教师的课堂观察是没有主题、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甚至纯粹是抱着任务观点和应付态度,敷衍了事。由于活动没有主题,有的教师在课堂观察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教师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似听非听,似记非记,恹恹欲

4、睡;而一支笔一本听课笔记一五一十做全课实录的已经是最认真的了。这样随意的、无目的、无主题的课堂观察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课堂观察日复一日,却没有更多的收获。其实,“课堂观察”的倡导与推行,首先就要解决“主题思考”的问题,而“主题思考”的前提是主题的选择;“主题缺失”,专业研究就无从谈起:面对一节课,我们要进行“研究”,却没有观察的主题,那我们还研究什么呢?2.主题“泛滥”有人会说课堂观察从不缺少主题。事实上,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研究的主题是无限丰富的,如“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学习状态”、“

5、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问题不是缺少“主题”,而是缺少对“主题”的精心选择与沉下心去的研究。我们提出课堂观察要走向“主题思考”,并不主张让研究“淹没”在主题中,而是主张形成“主题思考”的习惯,尤其要学会从某个或某几个主题的研究中“窥见”整个课堂的秘密。一些学校与教师为了赶上“课堂观察”这个热门,随意找个主题进行课堂观察,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为了“加速”课堂教学的改善一个个主题轮番进行,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组织的课堂观察,由于“主题”的“泛滥”而研究不深,每个主题都只是蜻蜓点水,走过场罢了,看似什么都研究,实质什么也没

6、有深入地思考。这种“课堂观察”对于被观察者的课堂改进、观察者的专业发展毫无作用,因为它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整个课堂教学的系统,更别说促进教师理念的转变。在“主题泛滥”课堂观察的“众声喧哗”中,你千万不要说:“课堂观察哪里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改变?”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过对某些“主题”像深挖一口井那样地去研究,我们的“主题思考能力”怎么形成呢,我们的课堂研究能力又如何能够提高呢?3.主题“架空”有些老师也知道“主题”的重要性,也接触相关“主题”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这样的理论来自于“书面”,并没有与教育的实践发生深刻的共鸣

7、,所以,“主题”与“现象”处于“脱节”的状态之中。于是,在课堂观察中也不缺乏这样的案例: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课堂观察,然而在课后研讨环节只是针对一些现象进行描述,却没有现象背后的理论分析;或者,空有一番大道理却没有具体的现象描述以及重构建议;再者,就是现象也有了,理论也有了,却是无法融会贯通的“两张皮”。以“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这一观察主题为例,有的观察者对“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进行了系统学习,甚至也能说出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但具体到课堂中,只是说一些大道理,却无法举出实例来说明“课堂评价”如何展开,如此理论脱离

8、实际,主题是处于“架空”状态的;另有一种,则只能说出各自的经验判断——虽然罗列了很多现象,但却并不能透过这些现象去进行原理层面的分析,这样,虽然他们也说了很多关于“评价”的事实——但这些事实永远无法得到深刻的理解与合理的提升。因为在此之时,“理论”也是被“隔离”着的,“现象”与“细节”并不能得到“理论观照”,这样的观察与分析也许有时能够对某节课的课堂教学有所改进,但不可能改变教师关于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