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12186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0
《通识教育在实践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识教育在实践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需要人们深思。对通识教育本义理解上的误区,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都是影响和制约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因素。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造中国教育传统理念,结合中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通识教育实践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盛希希(1972-),女,河南光山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广东广州501507)
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78-02 随着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大学的不断渗入,许多研究型大学开始对通识教育进行各种实践和探索。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制约和影响通识教育发展的问题正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推动我国通识教育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一、对通识教育本义的理解有误区 对通识教育本义的理解与认识,不仅在国内存在着混淆,在国际上也是难以厘分。如果没弄清通识教育的本义,那么通识教育的实践必然是盲目
3、的。通识教育中的“通”是指贯通。学生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能通达不同领域之识,培养学生开放融通的思维,寻找事物本质的普遍的联系。“识”不仅限义于理性的知识,还包括人的情感、责任、合作、意志等。通识教育不仅着眼于知识的获得,还着力于全面人格的培养,要人回到人之为人的根本去。 通识教育是针对一些新兴的大学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出现的。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红皮书”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是:“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理论,重视学科渗透。”通识教育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宽广、全面,但它强调的
4、不是客观知识的广博性,更注重人性和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通识教育培养的学生自觉能力强,具备宽广的适应性和较深厚的知识底蕴。教育活动的最高价值在于其完整性。当我们知道的东西越多时,能掌握的东西就越多,学习就变得越容易上手。知识储备越多,认知领域越广泛,创造性就越大。完整的心智有助于新观点的产生,笼统的知识储备能增强创造性。可以说,通识教育能帮助改善人的观念和理解。 人们常将跨专业学习、复合型人才培养误认为是通识教育,其实它们不是或者不完全是通识教育,而是为了纠正高等教育过分细化专业化培养人才的弊端
5、,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教育”,都属于“专业教育”范围内的调整。通识教育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模式,而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补充、纠正。“通识”只是使学生知识拓宽、视野开阔,其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通晓人类各种“基础学科”(包括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要渗透于专业课程中,专业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方面。金耀基认为,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精神还是以学科为本的“专业”教育。 在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中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有人
6、认为发展通识教育就要以减少专业教育为代价,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看成了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实际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人才培养观。通识教育关注的是做人,专业教育关注的是做事。我们培养的人才如果通而不专,就很难形成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和能力,其结果会丧失在社会中获取职业的可能性;如果专而不通,会使培养的人知识单一,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实践来看,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在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上的区别是相对的。 再有
7、,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开设通识课程越多越好,将通识教育误解为是解决知识的广度问题,专业教育是解决知识的深度问题。其实不然,通识教育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不带通识教育的属性,而是纯粹的专业课的。不同学科的不同课程可以通过同样一种法则来阐述,这一种法则不可能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课程来阐述清楚。贯彻实践通识教育,必然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但开设课程的数量与通识教育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通识教育是看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是不是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 二、影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因素 通识教育的实施最直接的体现是通
8、识课程的设置。有效地实施通识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其中开设和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长期实施的是专业教育,没有通识教育的根基。通识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教材建设缺乏,在课程设置上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不足,如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偏少、政治意识形态较浓厚、国际意识体现的不够、课程内容未能体现通识教育精神等。另外,课程设置的分配上,必修课的比重过大(据统计占通识课程总学分的70%以上),学生选择的空间不大,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违背了通识教育的本意。在课程结构上,许多大学的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