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

2011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

ID:1479651

大小:323.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7-11-11

2011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_第1页
2011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_第2页
2011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_第3页
2011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_第4页
2011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概述传统分类(根据“四杯法”)四杯:初始尿液(VB1);中段尿液(VB2);前列腺按摩液(EPS);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根据四杯标本中的白细胞数量和细菌培养结果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前列腺痛(PD)概述新的分类方法(根据NIH,分为四型)Ⅰ型(ABP):起病急,可表现为突发的发热性疾病,伴有持续和明显的下尿路感染症状,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血液或(和)尿液中的细菌培养阳性。Ⅱ型(CBP):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5%-8%。有

2、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EPS/精液/VB3中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概述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相当于CNP和PD,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状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EPS/精液/VB3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根据EPS/精液/VB3常规显微镜检结果,再分为ⅢA(炎症性)和ⅢB(非炎症性)2种亚型:*ⅢA型患者的EPS/精液/VB3中白细胞数量

3、升高;*ⅢB型患者的EPS/精液/VB3中白细胞在正常范围。*ⅢA和ⅢB2种亚型各占50%左右。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AIP)。无主观症状,仅在有关前列腺方面的检查(EPS、精液、前列腺组织活检及前列腺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等)时发现炎症证据。概述说明Ⅰ型和Ⅱ型前列腺炎:定位于前列腺的感染性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转归明确,应看作独立的疾病。Ⅲ型:定位于临床综合征,约一半的病人(ⅢB型)临床常规使用的检验方法不能发现炎症的证据;对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要以改善症状为主,概述流行病学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有资料显示约有5

4、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部分前列腺炎可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公共卫生事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发病情况:前列腺炎患者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美洲,20-79岁男性前列腺炎患病率为2.2%~16.0%;欧洲,20-59岁男性前列腺炎患病率为14.2%;在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20-79岁的男性中前列腺炎患病率2.7%~8.7%;在中国,15-60岁男性报告前列腺炎症状的比例为8.4%。*组织学炎症(穿刺、手术标本)的检出率:49.5-100%。*尸检中的患病率:前列腺炎的

5、患病率24.3%~44.0%。前列腺炎症状与组织学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之间缺乏有临床意义的相关性。概述前列腺炎的诱发因素酗酒、嗜辛辣食品、不适当的性活动、久坐引起前列腺长期充血;受凉、过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特异体质;盆底肌肉长期慢性挤压;导尿等医源性损伤等。Ⅰ型前列腺炎的诊断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原体感染为主要致病因素。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毒力较强的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并迅速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多为血行感染或经尿道逆行感染。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属等,绝大多数为单一病原菌感染

6、。诊断原则:推荐按照NIH分型诊断前列腺炎。Ⅰ型前列腺炎的诊断Ⅰ型: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寒战、发热、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伴有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甚至急性尿潴留。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血、尿的细菌培养结果。对患者进行直肠指检是必须的。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触痛、局部温度升高和外形不规则等。禁忌进行前列腺按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进行中段尿培养或血培养。经36小时规范处理,患者病情未改善时,建议进行经直肠B超等检查,全面评估下尿路病变,明确有无前列腺脓肿。Ⅰ型前列腺炎的治疗Ⅰ型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疗是必要

7、而紧迫的。一旦得到临床诊断或血、尿培养结果后,应立即应用抗生素。开始时可经静脉应用抗生素,如:广谱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或氟喹诺酮等。待患者的发热等症状改善后,改用口服药物(如氟喹诺酮),疗程至少4周。伴尿潴留者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也可采用细管导尿,但留置尿管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伴脓肿形成者可采取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引流、经尿道切开前列腺脓肿引流或经会阴穿刺引流。Ⅱ型和Ⅲ型前列腺炎的诊断Ⅱ型前列腺炎:致病因素亦主要为病原体感染,但机体抵抗力较强或(和)病原体毒力较弱,以逆行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

8、属,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棒状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等。前列腺结石和尿液反流可能是病原体持续存在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原因。的Ⅲ型前列腺炎:发病机制未明,可能是多种病因同时起作用,其中一种或几种起关键作用;或者是许多不同疾病,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