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95562
大小:1.04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7-30
《《书谱》笔法谈:起笔和收笔,中锋和侧锋、提和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谱》笔法谈:起笔和收笔,中锋和侧锋、提和按吴周剑《书谱》笔法浅谈之一——起笔和收笔我们知道,一个笔画的完成,需要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大到横竖撇捺,小到一个点都是有这个动作过程的。本文着重讲讲《书谱》的起笔和收笔,至于行笔过程涉及内容更丰富,今后再做讨论。读帖时,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起笔和收笔。古人讲:起笔时“大胆落墨,一气呵成”收笔时“小心收拾,百般挑剔”。这里讲起笔时能够一气呵成,必定是功力十分深厚时才能信笔写出很好的效果。收笔则与起笔同样重要,故而需要小心收拾。孙氏的《书谱》在起收笔方
2、面很有特色,十分精巧,特别是对锋颖的熟练使用令人叹为观止。一、起笔孙过庭的起笔十分爽利,确实做到了一气呵成。在临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学习《书谱》的入笔方法。1、起笔的角度(方向)首先《书谱》中起笔的时候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个很小的细尖。这个细尖虽然很细很小,但是却不单薄,很厚重。应是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这样的入笔显得含蓄有韵味。入笔的角度变化很多,几乎各个角度都有,需要仔细观摩,找准入笔角度对接下来的行笔动作有很大帮助。这里用泾渭书法班导师姜老师的几个图示来说明入笔角度的多
3、变。竖的不同起笔角度横的不同起笔角度下面是书谱中不同角度入笔的实例:变化太丰富,不能一一列举,读帖时要细致观察。2.起笔的藏露《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少量的藏锋起笔也是为了改变节奏,增加字法章法的丰富性。露锋藏锋3.起笔的轻重《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这样轻重结合的起笔,增强了整体的节奏感,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轻起笔重起笔4.起笔时与上一笔的承接关系《书谱》的行文
4、十分流美,一点都不会有阻塞的感觉。虽然连笔不多,大都字字独立,但是字与字之间的笔意上的连带使得章法上出现了流美的效果。因此要注意起笔时与上一笔的笔意上的连带关系,走笔要有势的关系,不可一笔一笔独立开来。如“志”的第一笔横画以及“俯”的第一笔撇画。二、收笔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笔而不去关注收笔,这是不对的。古人对于收笔十分重视,无不小心翼翼。有来必有收,这样一个字才算写完整,而不是丢了一块。1、顿收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2.回收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
5、笔画包在点画当中,同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例如“无”字横的收笔和“令”字最后一点的收笔。3.放收这种收笔方法在《书谱》中运用的最多。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收笔时,孙过庭一般有一个提的动作,导致出来一个小小的锋尖。“互”字第一横的收笔很明显。有些笔画收笔时,提的成分加多,不如上面的含蓄。有些笔画为了承接下一笔,眉目传情,放收时要注意笔断意连。4、锋尖送到随处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书谱》笔法浅谈之二——中锋和侧锋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133~192年)有句名言,叫“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句话说明,笔在行走
6、过程中,笔心不会老是听话的走在笔画的中间,需要我们加以控制,使得笔尖“常常”走在点画的中间。当然,有时候笔尖由于书写动作的原因出现在了点画的边缘或者说是偏离了点画的中心,那也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笔尖走在点画的中心,即为中锋用笔。笔尖不在点画的中心,跑到了边缘即为侧锋用笔。因此蔡邕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书法中的用笔,是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关于中锋和侧锋是初学者最先掌握的几个概念,这里不细说。来说一说《书谱》中有关中锋和侧锋的情况。《书谱》也是遵循这个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用笔原则的。该帖的线条比较柔美,行气上比较流畅,用中锋
7、的沉实稳重才能压得住。当然也有偶用侧锋的地方,取其妍美。有人看《书谱》流畅飞扬,就认为它是侧锋为主的,书写过程中大量使用侧锋,这是不对的,写出来的效果必定力弱字飘。《书谱》中的主体都是中锋写的,占绝大多数,这里随便举两个例子。如夫、亦都是中锋用笔的例子。这里举几个侧锋的例子。如会字的横画,回,飞的末笔,以及札字除了竖画之外的笔画都是侧锋。需要注意的是,《书谱》中的中锋是主流,是主体,临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大量使用侧锋,那样写出来的字是背离《书谱》的。当然也要有少量的侧锋,单纯的中锋用笔未免有些单调了。侧锋之于《书谱》好比
8、食用盐,放多了不行,稍微放一点才有味道。有点锦上添花的意思。我们临帖的时候需要做的是好好观察原帖,看看孙过庭是怎么做到中侧并用并且处理的那么和谐的。只有眼睛看到了,加上一定的手上功夫,才能很好的表现原帖的风貌,并且在不断的临习学习中慢慢体会借鉴这种手法,为今后我们创作中的中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