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

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

ID:14793167

大小:4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30

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_第1页
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_第2页
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_第3页
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_第4页
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11年第9期服砌人员反祉会人裕障碍病囡与干颈研霓曹广健苗红熠一,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及研究进展(一)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最突出的特征是经常发生违反社会法律和规范的行为.其表现为工作不良,婚姻不良,酒精与药物滥用,情感肤浅,无情,自我中心,不诚实,欺骗,捉弄他人,冲动性,攻击性及法律问题等.这类人格障碍者似乎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有罪恶感或自责;惩罚对于他们似乎不起作用(钱铭怡,2006).DSM-IV2000年修订版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见表1(见Beck,Freeman,&

2、;Davis,2004).表lDsM.IV修订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A一种从15岁开始的忽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具有如下描述的3条(或更多)(1)不能遵守社会关于合法行为的准则,由于反复出现这些行为,有理由被逮捕(2)欺骗,反复说谎,使用别名,为个人的利益或快乐操纵他人(3)冲动性或事先无计划性(4)易激惹和攻击性,反复斗殴或攻击(5)对自身或他人安全漠视(6)一贯的不负贵任,工作难于持久或财务信用不良(7)缺乏内疚感,对伤害,虐待,偷窃他人漠然或合理化B至少18岁C15岁之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D不包括精神分裂症或躁狂发作期出现的反社会行为(二)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的心理病理机制

3、研究进展i.两个假说:低唤醒水平,恐惧感缺乏.相关研究证明低唤醒水平是情绪产生及兴奋的原因,长期的低唤醒水平是一种令患者不舒服的状态,他会导致患者去寻求刺激.他们必须经常需求刺激才能使自己兴奋起来,这些患者的大脑皮层处于一种相对原始的发展阶段,大脑皮层在抑制和控制冲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根据恐惧感缺乏假说,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感到恐惧的阈值高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或者说那些让正常人非常恐惧的事情对他们仅仅有很少的影响.2.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共情缺陷.反社会人格障碍两类特异性行为特点,其一是冲动性和攻击行为,其二是缺乏共情能力和道德情感.共情是指"一个把客体人性化的过程,感觉我们自己进入别的东西

4、内部的过程"人具有将别人表达的感受与自己亲身的经历比较以理解别人现在在经历什么的推论能力,这种推论的准确性依赖人的共情能力,接受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及情绪情感的能力.共情在人类行为中扮演核心角色.缺少这个能力可能导致心理变态的服刑人员,强暴者等严重的问题行为.☆作者曹广健系北京市监狱心理矫治室心理咨询师;苗红熠系北京市新康监狱心理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曹广健苗红熠/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干预研究心理矫治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具有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如"很难体验到别人对他的正性情感如帮助支持等,对负性情感体验很深刻",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有罪恶感或自责,惩罚对他们几乎不起作用.说明共情

5、能力的弱化.反社会人格障碍服刑人员的共情障碍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需要不能延迟满足等,从而引发更多的矛盾和暴力冲突.前额叶的代谢水平决定人的共情能力,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服刑人员前额叶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生化与遗传学研究进展.持久的冲动控制障碍是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行为基础.这种攻击和暴力行为与神经生化关系密切.如5一羟色胺(5-HT),单胺氧化酶(MAO),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雄性激素等.(1)去甲肾上腺素.Woodma(1977)通过对司法精神病学的慢性精神病罪犯及反社会人格障碍群体进行研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明显升高.Lib

6、erg等(1978)通过对应激状态下反社会人格障碍个体的研究,得出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比率升高损害了个体对预期惩罚的恐惧反应而易导致攻击和暴力行为.这一结论可以解释"恐惧感缺乏假说".(2)雄性激素.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雄性激素升高,这种递质升高会增强攻击行为,是好冲动,难自控,性欲亢进等反应的物质基础.目前普遍认为睾丸酮与攻击行为的形成与表达有密切关系.如Svensson(1980)研究报道早年有暴力犯罪的男性睾丸酮水平升高,男性攻击行为多于女性,割阉性犯罪男性可减少重新犯罪等.均提示睾丸酮水平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Dolan(2001),MattiiVirkkunen(1994)

7、对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男性犯罪人的研究显示,高浓度的血浆睾丸酮与攻击行为高度相关.(3)单胺氧化酶(MAO).Davis(1983)发现,血小板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与暴力性犯罪有关,Belfrage(1992)对59例男性罪犯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即暴力性犯罪人比非暴力性犯罪人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罪犯血中MAO一单因氧化酶低于常人,MAO与反社会性人格的罪犯具有相关性,体内MAO低会造成自控水平下降.(4)反社会或犯罪行为可有中等程度的遗传.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