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

ID:14788407

大小:89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30

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绿朱自清灵宝市第四初级中学建明秀学校审验人张瑞瑜建明秀预习提示1.需掌握字的读音惊诧(chà)踞在(jù)几绺(liǔ)倏的(shū)揪着(jiū)鞠躬(jū)襟袖(jīn)皱撷(xié)挹取(yì)尘滓(zǐ)明眸善睐(móulài)2.词语积累惊诧:惊讶诧异。薄阴:天气阴沉的样子。薄,迫近,靠近。飞花碎玉:像飞散的花朵和细碎的玉一样到处洒散和溅落。鞠躬:弯身行礼。文中指小心谨慎的样子。抚摩: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也可以写作“抚摸”。3.作者背景介绍4.思考问题(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

2、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5.找出文中的动词,体会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6.本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找出来体会其作用7.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本文是一短小的记游散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它的重点不在于记述游和所见到的种种景物,而是抓住梅雨

3、潭的绿来做文章,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学习目标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4.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重点、难点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2.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检测给下列生字注音。踞(jù)薄(bó)阴绺(liǔ)棱(léng)角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

4、)掬(jū)一、导入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

5、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时代背景介绍。《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

6、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找出文中的动词,体会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追

7、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③明确:准确、精练。(二)形象、生动。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

8、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1、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2、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4、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