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 净空法师

~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 净空法师

ID:14771194

大小:4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30

上传者:U-3743
~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 净空法师_第1页
~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 净空法师_第2页
~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 净空法师_第3页
~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 净空法师_第4页
~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 净空法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 净空法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净空法师~学佛问答19990501-20000423净空法师.txt我是天使,回不去天堂是因为体重的原因。别人装处,我只好装经验丰富。泡妞就像挂QQ,每天哄她2个小时,很快就可以太阳了。宣讲日期:1999/05/01  【目 录】 上讲 下讲「有些念佛人生病了,执着病是业障,说念佛能消业障,于是不看医生,也不吃药,引起家人与亲戚朋友们的恐慌、反感。」果然有功夫,用念佛的方法消除业障,病就能好,身体也恢复健康,这个行!能让你的家人与亲戚朋友,生起信心。倘若功夫不到家,念佛消不了业障,这就起了反作用,让许多人看到你的样子,不敢学佛。你做得虽然没错,这是如理,但不见得如法,因为对别人没有利益。佛法着重在自利利他,自他不二。经中,也有不少诸佛菩萨示现「病行」。佛菩萨业障都消尽了,还做这种示现,无非是给众生做个样子。有功夫者,念佛能消业障,这是治病之本;请医生用药物是治末,本末兼治,岂不是更好?疾病的来源,不外乎三种:第一是生理疾病,伤风感冒,吃东西吃坏了,这种疾病一定要找医生。现在人讲求卫生,保卫生理,能免除受这些冤枉的疾病。谚语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饮食起居要留意,能减少生理上的疾病。第二是冤业病,所谓的「冤鬼附身」。这一类的病,医药没有效果,但能起一点小作用,减少病痛,可是决定治不好。冤亲债主找上门,就像《慈悲三昧水忏》里,悟达国师的情形。悟达国师是皇帝的老师,他得了人面疮,请了天下一流的名医都治不好。因为他的病不是生理的,需要调解。他遇到迦诺迦尊者为他调解,冤家接受之后离开了,病就好了。佛门里有许多忏仪,诵经、拜忏、念佛、回向,都是调解之法。回向偈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希望化解过去的冤仇,道理在此地。 第三种是业障病,既不属于生理,也不属于冤鬼附身,是自己过去世,或者是这一生,造作了深重的罪业,这是一种罪报。这种病,医药无法治疗,求神拜佛也不能调解,这是最难治的。但是并不是没有方法,佛教给我们,此病唯一的办法是要忏除业障。因为这是造作罪业感得的报应,要真正从内心里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病才能好。所以病有三种原因,生病时,就要好好想一想,原因何在,应以何种方法来对治。不要让家人疑惑,让别人看到起反感。他们劝你看医生、吃药,都是好意,也不必过分拒绝,佛教我们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能让一切大众生欢喜心就好。学佛人一家人欢喜和睦,最为重要,若是一家不和,这就错了。「念佛人要万缘放下,老实念佛,一门深入。但有些人断章取义,理解不透,于是将工作辞掉,家庭也不要了。」此影响非常不好,这是真的错了,确实是断章取义。万缘放下是指心理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应该放下什么?本分以外的事情,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要放下;本分之内的事情要做好,做得比别人更好。《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大修行人,都是大菩萨。他们示现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他们每个人都有工作,有国王、大臣,有家庭主妇,也有童男、童女,这是作学生的。他们兢兢业业,认真努力,没有把工作辞掉,而且修行证果。所以佛家讲放下,是放下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着。念佛,「心净则佛土净。」 诸佛菩萨要为一切众生服务,若把工作统统放下,用什么为社会服务?我要是把工作放下,就不要讲经,也不必帮助大家修行。李木源居士要是把工作放下,把职务辞掉,也不必去管理居士林,也不必去建立弥陀村。我们在此地办培训班,学生要是放下了,也不要去念书;老师放下了,也不要去教学。佛教就在放下当中灭掉了。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是错解、曲解如来真实义。做出种种悖逆之事,还以为自己是真修行,还要毁谤别人的修行有错误,这是造极重的罪业。讲经说法不容易,要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听法亦不容易,要善听,要善学,这样才能得佛法真实利益。所以,一个真正佛弟子,在工作岗位上,决定做得比别人都好,因为他是菩萨。一般人工作总是为自己的利益;菩萨工作是为一切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不为自己,所以做得比为自己工作的人还要好。希望同修们要多读经、多听经,有疑惑一定要求解,才不至于产生误会。「《往生传》、《净土圣贤录》,记载许多念佛人,三年、五年功夫成就,往生净土。有些人听了这些话,于是将自己往生的期限定好,而且还告诉别人,自己何时往生。人家问他,你是否真的预知时至?他说不是,这只是一个愿望而已。」愿望不是事实,愿望与事实往往有极大的差距。我敢断定他不能往生,什么原因?真正念佛往生之人,预知时至也不会告诉人。真正在往生前告诉家亲眷属的,顶多是在一个月前、或一个星期前,这是预知时至。更多人是在临走前的一两天晓得;在一个月前晓得的,这是相当的功夫。《六祖坛经》记载,惠能大师是一年前预知时至,但他也不是很明白的告诉人,他派徒弟到国恩寺去修塔,那个塔是预备自己的后事。从此迹象上判断,他是一年前就预知时至,但没有说出来。而自己毫无功夫,跟别人说自己何时往生,这是大妄语,大妄语要堕三恶道。佛教导我们不妄语,说此妄语去戏弄别人,让别人对于三宝、对于佛法产生疑惑,这是严重的过失。三年、五年之后,你不能往生,岂不是变成大笑话,使许多人对佛法产生怀疑,甚至于不能接受,这是断众生的法身慧命,此罪过重矣!所以,这种想法、说法、作法是决定错误的。自己有这个期望,不必跟人说,要认真努力去修学。 《往生传》、《净土圣贤录》这类的书籍,目的是增长我们的信心,教导我们见贤思齐。这些人念佛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到极乐世界作佛了。他们能有成就,我们应当发愤努力跟进,默默去修行,不必宣扬。喜欢对外宣扬之人,不会有成就。东晋时代的慧远大师,在庐山办了一个莲社,有一百二十三个志同道合的在一起共修。他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但从未告诉任何一个人,到他往生时才说出来,这种态度是我们要学习的。现在人见到一点瑞相,唯恐别人不晓得,大肆宣传,让人家来赞叹,自己很得意,这哪是修行人?我们听到这些话,一笑置之。真正见到瑞相的,见如不见,绝对不会随便对人讲。这些地方我们要留意,不要引起别人的误会,也不要障碍自己的清净心,破坏自己的功夫,这非常重要。宣讲日期:1999/05/02  【目 录】 上讲 下讲「希望法师能常住世间。」一个人生活在世间,寿命是一定的。一切众生都是乘业力而生在世间,若愿力不能超过业力,寿命就无法改变。但造作大善大恶,命运也能稍作改变;做大善之人,寿命会延长;造大恶之人,寿命往往因之折损。这些事情,古人书籍里记载很多,而现实环境里更多,只要稍微留意去观察,就能看出来。学佛人一定要有愿力,愿力是帮助众生,弘扬正法。至于寿命的长短,不必放在心上,只要认真努力去做,有一天命光,就好好做一天,佛家常讲:「作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因为钟声能够警觉人,能够提醒自己,使头脑清新,所以用钟声做比喻。这就是说,我们应当把本分的事情做好。 佛菩萨虽然是大愿无穷,还得众生有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照理至少要活一百岁,为何提前二十年就走了?这当中有个道理。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住世长久在化缘,即教化众生的缘分;有缘就多住几天,无缘就少住几天。住世时间的长短,不是业力支配,是愿力与度化众生的缘分。有人愿意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认真努力,依教奉行,佛菩萨就常住世间。若众生学习的态度不认真,阳奉阴违,佛菩萨虽然有愿,也不能常住世间。我们要明了一个道理,佛菩萨住不住世,都是大慈大悲。不住世,往往使一些人更能提高警觉,更能珍惜佛法,这是逆增上缘。使这些人认真反省检点,改过自新,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大用无方,慈悲济世」。所以住世时间长短,我们不必在意,应当记住佛的教诲。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尤其在现前时代,整个世界动荡不安;我们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要将自己稳定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定得下来?最要紧的就是修清净心。心清净就能定下来,就能不受外界影响,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修行功夫才会得力,所希求的果报才能现前。特别要提醒自己,帮助志同道合的同修,决定要以真诚心。我们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看到大地众生一片真诚。我们以清净心看世间,世间清净无比。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认真努力去修学,才能不受大环境的影响。《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首先不被境界转,站稳脚跟,再向上一层,就能够转境界。其中的事实真相,要自己去体验,这是说不出来的,希望大家用心去参究。「有些大陆的同修,很希望有机会到新加坡来参学,想和我见见面。」 此地的道场是个大家庭,突破许多的障碍、隔阂,不分国家、种族,不分宗教信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都非常欢迎。来到此地,都会受到热忱的接待。到新加坡来参学,或是到培训班来学习,都要向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新加坡净宗学会的李木源居士联系,他们会安排接待的工作。我在此地是作客,不是主人,若大家直接与我联系,我就变成喧宾夺主,这在世间礼法上说不过去。我一生没有自己的道场,处处作客。此地的主人与我很投缘,护持、照顾得很周到,我就多住一段时期;若缘分薄,就少住几天。释迦牟尼佛一生没作过主,都是作客。祖师大德所示现的是「云水僧」,也是作客。作客没有烦恼,作主就有烦恼;主人很辛苦,客人很自在。至于许多同修想跟我见面,我也很乐意,将来有机缘,我会到中国各处去走走,看看学佛的同修们,也看看广大的父老同胞们;他们的生活状况,我非常关心。他们对我热爱,我对他们也同样热爱。「如何与修学其它法门的同修互相勉励,并做好弘护工作。」李木源居士是弘护的好榜样,我曾经请他做了两天的专题讲演,报告他多年来弘护的心得,录成两卷录像带,可以提供给同修们做参考。与修学不同法门的同修互相勉励,这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就是「法法平等,无有差别」。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尊敬别人、赞叹别人,《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个人所修学的法门不相同,他们都是自己谦虚,尊重别人,赞叹别人,这是正确的态度;不仅如此,还要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对待修学不同法门的同修,要用这种心态;再扩大一层,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也要用这种心态。因为一切众生的根性、遇缘不同,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所以不能有分别、执着,以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是第一,其它宗教都不如我们,甚至于说他们是邪教,此观念是错误的。《普门品》上观世音菩萨说得好,「应以什么身得度,菩萨就现什么身。」如果这个众生应以基督教而得度,菩萨就现牧师身,此牧师是佛菩萨,不是凡人,怎么可以轻慢?《华严经》上,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长老、领袖,也是佛的化身。婆罗门教在此地称为兴都教,中国人称为印度教。所以,我们就晓得佛门广大,真的是普度一切众生。佛菩萨度化众生,确实展现了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喜欢婆罗门教,你就在婆罗门教得度,得度就是开悟证果。你喜欢基督教,你就在基督教得度。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觉悟就是佛法,迷惑就不是佛法,学佛学迷了就错了。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一念自性所变现,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诸佛如来是同一体。若我们对此不能认识、不能肯定,修学自然就有障碍,障碍重重,很不容易突破,决定是堕落在妄想分别执着,而且是坚固的执着;妄想分别执着都是迷惑,都是不觉。近代弘一大师教人学佛,从《华严疏钞》下手,非常有道理,其好处就是认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不会再坚持自己错误的观念,会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才真正得清净心,才真正恢复自己的心量。我们本来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的心量变得很小,连一个人都容纳不下,还会有何成就?天天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弘法与护法,此地都做出一个好样子。我们在此地,不仅与佛门的同参道友融成一片,也与新加坡九大宗教融成一片,这是《华严》教诲的落实。我们的心才真正得清净、平等,得自在无碍,希望同修共同勉励。宣讲日期:1999/05/10  【目 录】 上讲 下讲◎何以《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冷静观察现代社会,经上所说的确是事实。众生起心动念,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心行就是罪业。这种说法,一般人很难接受,谚语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哪一个人不为自己?外国人也讲「隐私权」,与中国人的观念完全相同。佛为何说这是罪业?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变成凡夫,这就是罪业。为何会变成凡夫?有妄想、分别、执着,就变成苦恼凡夫。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罪。凡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三桩事情相应,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本来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都是我们不善的念头变现出来的。若将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就能脱离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生如来家,与一切诸佛如来同一知见。千经万论,无非就是要说出此事实真相。无始劫来,我们受烦恼习气的熏习太深了,所以古人常说:「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烦恼是贪瞋痴慢,对治的方法,必须要舍弃自私自利,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与占有的妄念。控制与占有,是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是学来的。若让烦恼习气继续增长,必然造作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一般人总认为损人可以利己,实际上损人决定害己,害自己堕三途,害自己堕地狱。可是这种烦恼习气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易断,起心动念就起现行,就想管别人的事,就想控制别人,希望一切人都听自己的。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根,也是三途地狱的根,佛教我们要将此病根拔除。只要念头转过来,念念为众生、为社会、为世界,为别人着想,决不想自己,这些毛病习气自然就断了。所以,我们每天读经、听经、拜佛,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转念头。我们要想救自己,要想在这一生往生不退作佛,一定要依教奉行。◎为何说大乘学人唯一的善根是精进?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小乘人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大乘菩萨已具足。《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菩萨的最低水平。菩萨已经断四相,没有我、我执、我所,没有贪瞋痴慢。因此,菩萨要作佛,就要在此基础上不断精进,才能成功,所以「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 六波罗蜜里特别提出「精进」,「精」是纯而不杂,即「一门深入」;「进」是不退转,其意思很深。不退转有三:「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转作凡夫;「行不退」,绝对不会退转作小乘;「念不退」,只有一个目标,求无上菩提的果证。这也是净土宗所讲的「圆证三不退」。《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五十三位修行的榜样。这五十三位菩萨在无量无边的法门中,只采取一门,认真努力修学,都成无上道。不仅《华严经》为我们做此示范,《楞严经》亦复如是。《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章」,每位菩萨修学的法门不同,个个都证无上菩提。我们这才明了每个法门都是第一,没有第二。所以选择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那是精进;若什么都修,就不能成就。华严、楞严会上这些菩萨,就是告诉我们唯有「精进」才能成就。精进必须要以「三善根」为基础,三善根就是五戒十善的圆满,决定不能轻忽,要时时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十条都做到,才算是善人,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这十条有一条做不到,善就不圆满;完全没有做到,学佛不会有成就。出家、在家都不例外,皆以十善为基础。若我们的行业还与十恶相应,学佛还是搞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如何做一个好居士。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就是最好的榜样,他最大的长处,就是没有私心,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真正是做救苦救难的工作。日夜都为别人着想,从未为自己、为家庭想过,一心向道,世出世法都不容易,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不仅在家居士应做在家学佛的好榜样,出家人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样,道场要做一切道场的好榜样。我们对于任何人的批评指教,不管是善意、恶意,都要真诚感激,都看作是真善知识,认真检讨改进,才会天天有进步。一个人修行会有进步,道场会兴旺,决定在改过自新。「改进」,改是改过,进是进步;不改过,怎么会有进步? 有智慧没有福报,做事障碍重重,不容易成功。有福报没有智慧,往往把事情做错。福与慧,经上比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所以,《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住真实慧」,这是智慧;「惠以真实利益」,这是福报。佛劝勉我们要福慧双修,对自己、对社会、对一切众生,才能做出真实的利益。宣讲日期:2000/04/22  【目 录】 上讲 下讲◎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否可以马上回来度众生?还是要等到「花开见佛悟无生」?这个问题,《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非常慈悲,对于悲心很重、且法缘殊胜之人,有特别的加持。如果是发愿先度众生,后成就自己,佛也帮助他,只要往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了面,就能得到弥陀本愿的加持,无论在哪一道受生,都不会迷失自性。所以,弥陀法门不可思议,也是古来祖师大德讲的「难信之法」。这个法是佛在一切经里从未讲过的,一切诸佛剎土也从来没有这些事情,唯独西方世界有。 佛法是教育,而非宗教,我们要认识清楚。佛陀的教学与孔老夫子的精神完全相同,都是「有教无类」,对一切众生平等教化。但是夫子教学的范围是在人世间,至于天道鬼神,夫子常讲「敬鬼神而远之」,只能奉祀而不能亲近学习。释迦牟尼佛教学的范围,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经中讲的十法界,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至于有多少不同维次的空间,无人知晓。这样广大而没有边际的范围,都是佛所教化的区域。佛所讲的都是每个人自性的本能,自性就是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能、才艺、相好。我们常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大乘经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都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所以,佛说他没有东西教人,他所教的全是一切众生的本能,只是他的本能恢复了,而众生的本能被盖覆,不起作用。因此,佛看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不仅「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而且「生佛平等」,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都是平等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是大乘经的经义,也是事实真相。为什么世间有聪明的,有愚钝的?就是盖覆的烦恼有轻重厚薄之不同。烦恼轻的人,智慧就高;烦恼重的人,智慧就低;造作善业多的人,相貌就端严;造作恶业多的人,相貌就丑陋,这个境界没有一定,千变万化。跟我们身体一样,身体也是属于境界,这是现相,「相随心转」。所以,一个修行人断恶修善,过几年相貌就变得慈祥,说明他修行功夫得力。相随心转,境界也随心转。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被外面境界所转,受外面境界影响,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凡夫。要是能转境界,不受境界影响,能影响境界,就是佛。《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之后,无论到什么地方度众生,别说是到人间,就连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能去,因为他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了,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这就有功夫。这个功夫,一方面是自己修的,更大方面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使你恒住念佛三昧,才有这个功夫。我们要问,有没有必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绝对有必要。我们肯定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明末清初蕅益大师别号叫「西有道人」,他说极乐世界确实有,阿弥陀佛确实有,这是我们要肯定的。西方极乐世界与我们决定是不同维次的空间,它是高维次,极高无上,将所有一切不同空间维次全部突破。所以,世尊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是赞叹阿弥陀佛的智慧能力,能将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佛中之王」是赞叹其德行。 而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必定是针对现前社会需要,提供拯救解决的方法,这对我们才真正有利益。今天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我们要知道这个危机是教育彻底失败。过去世界还能维持祥和,原因何在?虽然全世界对于道德伦理的教育疏忽了,但中国人仍重视。《十善业道经》序文讲,十分之一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十分之九的人沾光。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例不止十分之一,有五分之一,五分之一里有一半的人接受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这个世界就能安定。我们仔细观察现代的小孩,三、四岁的小孩看电视,霸占着电视,家里客厅有大电视,房间有小电视,父母要看的节目与他不同,父母叫他到房间去看小电视,他却回答说:「小人看大电视,大人看小电视」。这种思想、言行是目无尊长,我们听到之后提心吊胆,他长大之后怎么办?这是对教育的疏忽。这个问题现在要是不重视,不认真想办法挽救,二、三十年之后,世界就没救了。打开电视、网络,里面的内容都是杀盗淫妄,全世界众生脑子里都想这些,这还得了?大家都造恶业,恶业天天增长,果报就不可收拾,这是众业所感。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决定有恶报。聪明人、有智慧之人,在这短短一生之中,要懂得修福;对于善、恶,必须有能力、有智慧辨别。凡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的团体,损害别人,欺骗别人,这是恶,恶的果报在三途。人在世间能活几天,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去造作罪业,堕落在三途,这个时间就长了。所以,在世间读圣贤书,受良好教育,必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欲望,真正发心利益众生。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怎能度众生?如何度自己?将自己的烦恼习气全部改掉,就是度自己。《十善业道经》就是标准,譬如杀生是习气、烦恼,我从今尔后不杀生。不懂道理时,常常看到蚊虫、蚂蚁、苍蝇这些小动物来干扰,有意无意就把牠杀死;学佛之后,再也不杀,牠也是一条命。蚂蚁来这里是为了觅食、谋生,牠没有犯死罪,为什么要杀牠?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对待牠?以慈悲心对牠,要布施供养牠,牠找东西吃,我们放一点东西在门外院子,牠慢慢就到那里去了,以后就不会再来干扰,不需要用杀虫剂。我们可以跟牠沟通,牠有灵性。凡是有灵性的,你杀牠,牠会没有报复心理吗?将来牠得人身,我们变蚂蚁,他又来杀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偷盗是最容易犯的,凡是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都属于偷盗。有些人说,不损人如何能利己?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是迷惑的,岂不知真诚心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己。佛教我们「广修供养」,广是广大没有边际,对一切众生我们尽心尽力供养、布施,果报不可思议。你布施这个国家的人民,要是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的果报一定是在这个国家作国王,因为你对他有恩惠。你要是布施全世界,你就作轮王,这是经上讲的统治全世界的大王,世界的盟主,许多国家都情愿听你的教诲,都服从你的号令,这是从布施得来的。你今天赚很多钱,是前世修财布施;你今天有智慧,是过去生中修法布施;你得健康长寿,是修无畏布施。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没有修因,今天想尽方法去得果报,得不到!所以,真正命里有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赚钱。做事业是缘,因缘和合,果就现前。没有因,缘再殊胜,什么也得不到。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唯有佛讲得透彻。所以,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先要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首先要改的,是把自私自利的心改掉,学佛菩萨,佛菩萨没有自己,《金刚经》上说:「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随类化身。我到这个世间来,就是行菩萨道,为了度众生,度自己就是度众生。因为度自己,就要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让大众尊重、效法你,向你学习,你就度了他。不能度自己,决定度不了别人。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历代祖师大德,他们做榜样给我们看,一生唯有修善,决不作恶,只有利益众生,绝不利益自己,众生就是自己,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一丝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这个善行就扩大;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报还是小。因此,先要把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遵守佛菩萨的教诲。◎释迦牟尼佛示现「马麦之报」及三天头痛,阿弥陀佛如果到这边来示现,是否也有这个现象出现? 有,这是教化众生,告诉众生因果可畏。成了佛,不能说就没有果报,过去造的恶没有报,成了佛恶报也现前。虽然现前,他知道这是还债,一笔勾消,非常快乐接受果报。世间人迷惑,接受苦报不甘心,还怨天尤人。佛菩萨知道业因果报,所谓「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昧就是对于因果清楚、明白,不是没有因果。宣讲日期:2000/4/23  【目 录】 上讲 下讲◎宗教融合是一大胜事,若我们也去听外教的经典,是否与「一门深入」相违背?对于非正教的教派,譬如清海、卢胜彦,当如何应对?这个问题问得好,教确实有邪正,要辨别清楚。对于深位的人,他们的见解就不一样,他们真正到了不受外境的干扰,所以邪正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是凡夫,会受外面环境影响,于是邪正就必须要辨别,要远邪亲正,这是随顺根机而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