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棱镜和训练棱镜及区别

矫正棱镜和训练棱镜及区别

ID:14752990

大小:7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矫正棱镜和训练棱镜及区别_第1页
矫正棱镜和训练棱镜及区别_第2页
矫正棱镜和训练棱镜及区别_第3页
资源描述:

《矫正棱镜和训练棱镜及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矫正棱镜和训练棱镜的区别三棱镜的原理光线穿过三棱镜后向其基底方向折射,物像向其尖端方向移位。上图中三棱镜右下方放置了一个小灯泡,人眼通过三棱镜看到的这个灯泡并不是真实的位置,而是在原来位置的上方,也就是虚线所指的方向,图像向三棱镜的尖移动了。斜视的矫正就是利用三棱镜可以使图像移位的原理,通过使用不同基底向的三棱镜,把由于眼肌不平衡所造成的调节和聚散功能协调起来,恢复正常视功能。产生斜视的原因和症状斜视主要是由于双眼眼肌不平衡以及调节与集合的关系紊乱所造成,患者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便会偏离目标

2、,两只眼的位置不能对称。人眼为了维持双眼单视避免复视而不得不过度使用眼肌产生疲劳,当斜视度过大,人眼控制不了会出现重影,医学上称为复视。症状持续加重则可能发展为:隐性斜视转为间歇性显斜视,间歇性显斜转为显性斜视。外斜的矫正:外斜为何要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外隐斜因为外侧的眼肌力量过强,内侧的眼肌力量松驰,眼球偏向外侧,为了维持双眼单视避免产生复视,不得不过度使用眼肌,以便让眼球向内转动,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眼疲劳。为了缓解眼疲劳,在眼前加底向内尖向外的三棱镜,使图像向外移动,这样眼睛就省力。例如一个人站着要拿地上的东西,不得不

3、弯腰下去拿,要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就可很轻松拿到。三棱镜具有移动图像的功能,外隐斜的患者由于眼前加了底向内三棱镜后,图像向外移动,眼球不用用力向内转动就可以轻松看东西,从而消除眼疲劳,矫正原则一般是加一半的棱镜量。内斜的矫正:内斜视是由于内侧眼肌力量过强,外侧的肌肉松驰,导致眼轴向内转,集合力过强,人眼为了看清东西,眼球向外转动时不得不比正常眼用更多的力,所以加了底向外的棱镜后,图像向内移动一些,眼球就不用用力向外转动看东西,矫正原则也是加一半的棱镜量。上下斜的矫正:上下斜是由于斜直肌麻痹引起,有上下隐斜一般是全矫正,把所

4、测的棱镜量的一半分别放置在双眼前,一个底向上一个底向下。三棱镜矫正的利弊:通过在眼前加三棱镜来达到缓解眼疲劳消除复视,可以立竿见影,可是减轻了眼肌的负担不一定是好事,只能使弱化的眼肌更加弱化,斜视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得不到改善。所以积极的做法是定期进行对眼肌的强化训练,也就是加大眼肌的负担进行反方向训练,也就是正位视训练,这和我们进行杠铃负重训练以强壮手臂和大腿肌肉一样,以达到加强眼肌的目的。正位视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能坚定地共同使用双眼以取得舒适的双眼视力,斜视度小于20△,视觉功能良好,年龄较小,愿意配合训练的斜视患者用非

5、手术的正位视训练法效果最好,训练失败再考虑用棱镜矫正或者手术矫正。三棱镜训练法正位视训练是为了训练麻痹的眼肌力量,加的基底方向和矫正用三棱镜的基底方向刚好相反。方法是:患者注视目标,如果有内斜就将三棱镜的基底向内置于一眼前,由低度三棱镜开始,逐个更换增加三棱镜度,增加棱镜度的过程中维持基底向不变,患者尽量维持双眼视像的融合,直到产生复视后去掉棱镜重新由低到高进行重复训练,以加强外直肌的力量。如果有外斜就将三棱镜的基底向外置于一眼前,以加强内直肌的力量。一般是每周进行二到三次,每次进行三十分钟,三到六周为一个疗程。斜视量小

6、年纪较小的患者通过眼肌训练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减轻,有的患者可以从显斜转为间歇性斜视,再转为隐斜,而有隐斜的则有治愈的可能。【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062735 2赫雨时.斜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27147  3杨景存.眼外肌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647  4徐广第.眼科屈光学.修订本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                                                         

7、                                                                                                                                                         东方大叔原创2009.06.08棱镜本身是没有度数的,不能矫正屈光不正,只是把图像移位,主要是搞清棱镜的原理棱镜没有屈光度,只有棱镜度,一棱镜度代表光线在1m距离偏斜1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