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_教学设计示例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_教学设计示例

ID:14748988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_教学设计示例_第1页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_教学设计示例_第2页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_教学设计示例_第3页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_教学设计示例_第4页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_教学设计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_教学设计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以下设计是针对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138页—146页的内容进行的。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学生能应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去解决习题和做一做中的有关问题,以及生活中与此相关的问题;3.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能增进对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稳定性等性质的认识;4.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他们分类的思想,让他们体会到用分析思维解剖复杂问题的方法;三.学习者和环境分析:学习者现有技能:1.角的认识,会作两个相等的角;2.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边和角;图形的全等;全等的三角形的概

2、念;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3.生会使用Z+Z来画点、线、线段、三角形,会用Z+Z来画与已知线段等长、平行的线段,在z+z中,学生能较熟练地拖动一个图形。教学活动的环境:1.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能保证每个学生或学习小组一台计算机,而且计算机内要安装有z+z智能教学平台的注册版或测试版。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明天是六一儿童节。今天放学回家后,小组长打来电话要我们小组每个人做5面小三角旗,明天用来装饰教室。组长还特意强调,要求我们做的三角旗要全部一样。也就是说,不仅我做的五面小旗要一样,而且我与其他同学做的小旗也要一模一样。这可不好办。你帮我想想办法好吗?讨论:我

3、自己的五面三角旗做成一样该怎样做?但是怎么能保证跟其他同学做的也是一样的呢?给同桌打电话,问他是怎么做的?但同桌做的跟其他同学的又一样吗?要做到这一点,就互相打电话吧。但这样花时间,又容易搞混。最好是建议组长给每个同学打电话,说好怎么做。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么给同学们说呢?组长先做一个三角旗子,然后量出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再告诉每个同学。为了节约时间,组长希望测量的数据越少越好。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学生自主探索既然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探索就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材上是通过让学生在给定条件下画出三角形,然后与同伴比较,以此来体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这

4、样有如下困难:(1)学生画三角形的困难。在没有学习三角形画法的情况下,学生画三角形是有困难的。比如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4cm,5cm,7cm。学生在画出一条边的情况下,确定第二条边与第一条边的夹角是很困难的。(当然,在学过尺规作图后,这个困难就可以克服。)(2)学生探索不充分、不连贯。因为操作困难,学生在探索时,一个条件只画了一个三角形。结论的形成是在与同伴比较后才能得出,这显然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不同的同学在作图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工具,作图的效果也差别很大。比较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是个问题。另外,学生实际上是在画了一个三角形之后就得出一

5、个结论,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的过程是不完备、不充分的。利用z+z,学生可以充分考察两个三角形之间边和角的关系,并利用旋转和移动来连续地改变一些量,使全等的条件突显出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我归纳的过程完整、充分。探索活动的组织1.可以安排2~3课时来组织学生的活动。实际上,学生的探索全等条件的过程是连贯的。在一个课时的时间里,学生就能够对全等的条件有较充分的认识。而且,教师也应该尽量保证学生探索的连续性。因为学生的差异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可以安排第二课时来帮助后进学生,并让学生在这一课时强化以前的探索成果,形成共识。2.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复习旧有知识,引发

6、学生的思考,启动学生的探索。比如:(为了书写方便,以下问题都比较书面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图形来问这些问题)A.怎样判断两个角相等?两个角的对应边的长度不相等,他们可能相等吗?B.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得出一些什么样的结论?C.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条件?这个问题是本内容的关键性问题。教师应该想到,学生可能的回答是散乱的。怎样将学生的思路带入有序,但又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从凌乱的思维中找出路来。教师还应该想到,全等的条件的探索有从少到

7、多的过程和从多到少两种过程。从少到多是指从一个条件到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四个条件、五个条件和六个条件。注意,不仅仅是书上的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和三个条件。从多到少就是从六个条件一直到一个条件。这两种探索过程都是可行的。六个条件是最容易想到的。但如果因此就从多到少来探索,在四个条件那儿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还是应该引导学生由少到多来探索。1.教师在第二或第三课时就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给学生提出一些用三角形全等可以巧妙解决的问题。(后附)五.教学过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由少到多的过程):(这是参考三角形)1。一个条件(1)一个角。(角BAC=角FDE)在Z+Z中,让

8、DF和EF的长任意变化,可以画出不同的三角形。(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