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

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

ID:1473847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_第1页
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_第2页
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产业共性技术作为未来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其应用和扩散能够对一个或多个行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且处于竞争前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产业共性技术理论研究和开发组织形式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产业共性技术理论研究开发组织形式    产业共性技术理论研究    (一)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溯源和概念的提出  国外最早关注共性技术(GenericTechnology)研究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高级经济学家G•坦森(GregoryTassey)、A•林克(AlbbertLin

2、k)等人。1992年坦森提出了一个用于科技政策研究的“技术开发模型”,1997年后称之为“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我国学者项浙学、陈玉瑞对共性技术的属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G•坦森的“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在理论上作出了修正,论述了共性技术的层次性和共性技术与专有技术的转化原理,从理论上揭示了共性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而对共性技术的分析来源于某些技术的公共品的性质,但多数只是提出共性技术这个概念或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如A.Granberg、R.Nelson等。一般说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广(MultiUse),使用者越多(MultiUs

3、er),技术的共性就越强。  共性技术第一次被明确定义是在1988年美国ATP(先进技术计划)上:一种有可能应用到大范围的产品或工艺中的概念、部件、工艺或科学现象的深入调查。在这个定义中,共性技术及其与之相对应的“专有技术”是就它所服务的范围来说的。目前国外关于共性技术较为权威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另一种是前布什政府(1990)FederalRegister中对共性技术的定义。可见,共性技术的关键在于其具有广阔的适用性,为多项其他技术提供基础。  国内学者将共性技术一般称之为产业共性技术,在学术研究上不作区分。李纪珍从技术层次

4、的角度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同时也对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马名杰认为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的、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另外还有学者从共性技术所处的技术研发阶段出发,即将技术分解为实验技术、共性技术、应用技术和专有技术,或者提出共性技术处于基础研究之后的第二个基础研发阶段。  (二)产业共性技术的性质和分类3  对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特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李纪珍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有四个特点:基础性、开放性、外部

5、性、关联性。任丽在认可李纪珍对共性技术特点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具有层次性的观点。刘子玲则主要分析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是目前较少的对产业共性技术某一特点进行专门研究的论述之一。罗芳提出产业共性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前瞻性、同享性、风险性、联合性。基本思想和李纪珍的提法大体一致,但将共性技术开发的风险从其特征的角度提了出来,在其他论著里面并不多见。而操龙灿认为产业共性技术的主要特征是超前性、非独占性、共享性、风险性、集成性和社会效益性,在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风险性的同时,还提到了集成性和社会效益性。薛捷则把产业共性技术所处的阶段——竞争前阶段,作为共性技术

6、的首要特点提了出来。  不同的学者将产业共性技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李纪珍分别从产业共性技术涉及的层次、共性技术确认的时间次序、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三个角度进行了分类。马名杰从产业共性技术的重要性角度将其分类为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和一般共性技术。郭小林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分类采用的三个维度分类方法,根据三个维度分类结果,借用了系统工程方法论中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方法构建了产业共性技术三维分类体系和三维矩阵模型。  (三)产业共性技术的界定和识别  李纪珍为了更清楚地界定产业共性技术,提出了技术共性度的概念,给出了产业技术共性度的计算模型。但限于该模型所需资料来源的困

7、难和目前统计体系的不完善,该方法的适用性有待商榷。任丽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的筛选标准,是目前并不多见的关于产业共性技术筛选的论述。  很多的学者基于技术开发复杂性的考虑,并不赞成使用某种模型或者筛选标准对共性技术进行选择,而是主张应该效仿日本等国的“技术预测”和“技术普查”等做法,获得产业急需的共性技术的名录。如万劲波就从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优先发展领域和确定研发投资领域的角度提出应该建立国家“技术预见”机制,并以共性技术预见的核心方法“市场德尔菲法”为例阐述了共性技术预见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有一定的实用性。  对于共性技术的识别由于现有研究的局限和资料的缺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