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28298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试谈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等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谈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等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与对策论文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提出对策论文摘要: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对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并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企业用工荒,是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必经阶段,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一个缩影。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最关键的因素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俨然成为影响经
2、济和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 一、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等结构性就业矛盾背景分析 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外贸订单的恢复性增长,缺工更为严重。但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难,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从逻辑上讲,我国用工荒和就业难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只要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劳动者不挑不检,就能解决就业问题。但事与愿违,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 在经济好转背景下,部分地区、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
3、缺现象是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的一种反映。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局面,也反映了以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青年劳动者的就业预期,与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不相适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解决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迫在眉睫。 二、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等结构性就业矛盾原因分析 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对悖论性存在,既然有用工荒,就不该有就业难。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根本症结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分需求,而知识层次相对较
4、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一)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的信息不对称,千万适龄劳动力上大学被“白领化”,高校扩招给农村适龄孩子更多上学机会的同时,也间接“剥夺”了他们成为产业工人的可能性。从1999年实行扩招至今,至少有上千万的适龄劳动力被“扩招”入大学。据统计,大学扩招从上世纪末5%的毛入学率到2008年已达到23%,大学生毕业后不甘心做产业工人,纷纷扎堆“白领”阶层,导致“白领”严重供过于求。 (二)企业用人机制方面3 首先,有
5、些以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攀高,利润不断缩水,薪酬待遇未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其次中小企业职工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招工难。最后部分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也存在着偏失。黄海涛在《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现象的表现及危害分析》中指出某些用人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大学生就业采取歧视的态度,直接导致一些大学生就业机会被损害和被剥夺,如性别歧视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地域歧视导致京沪广等区域外大学生流动困难。另外,不少企业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有些单位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一味追求高学历,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挫
6、伤毕业生的积极性。 (三)产业结构方面 主要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2009年我国工业品产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一,但产品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生产。要素结构方面,主要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资源性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区域结构方面,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1;区域产业同构现象突出,导致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产品市场争夺激烈、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增加了各地区
7、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困难。 (四)教育制度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方向与劳动力需求方向严重脱节。主要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使得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岗位,而社会紧缺的各种高级技工却又是各大高校不屑于培养的。二是就业供给结构与现实就业需求相背离。普通工人所从事的低端岗位劳动量大且工作时间长,无法吸引大学生,而且新生代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关注的层面更为多样,如开阔视野、增加经历、注重企业培训、晋升。 (五)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方面 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自身素质欠缺,缺乏胜任力,学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