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

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

ID:14723921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_第1页
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_第2页
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_第3页
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_第4页
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设计点滴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以为,课标中“创造性的理解教材”的要求,从教学论的层面上来认识,即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其要素有:依据课标,保证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依据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的认知前提和语文学习的心理;依据教师自身条件,最终实现教学设计优化。上述四个要素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因此,教学设计的

2、优化须立足于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对教材的钻研。一、把握教学设计应遵循的规律1.阅读的认识规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到“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精辟概括了阅读的基本规律。阅读一般都要经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样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

3、,阅读理解,必然也相应地表现为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这样两个互为条件、互相渗透的认识过程。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主要是指阅读者通过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进而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能力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所谓由里及表的认识过程,并不是由表及里的简单的回复,而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是认识的螺旋式上升。阅读实践告诉我们:阅读者在感知词语、句子、篇章,进而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后,再反过来根据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回味咀嚼,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词语、句子、篇章来表达,这是提高理解能力极其

4、重要的一步。有些词语的深刻内涵,有些句子的言外之意,有些篇章的匠心构思,离开了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需要,往往无从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其中“黑洞洞”和“碰壁”这一对词,如果不是结合当时社会的黑暗来理解,就无从窥见鲁迅先生用词之深意。认识并研究“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这样两个认识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些语文教师课上提问,只是停留在“课文写了什么”和“怎样写的”这类问题上,而不是进一步深究“为什么这样写”;或从讲读课文到理解主要内容,便算大

5、功告成,而不是再回过头来引导学生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对字、词、句、篇作一番反刍和回味。这样下“半截子”功夫培养理解能力,效果至少也要打一个对折。2.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学生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情感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来说,这三种活动总是有机结合、难以分割的,但情感活动的趋向性(如好奇、兴趣、动机等)又往往对思维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因而情感活动呈现不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准确捕捉学生的阅读情感活动并予以适时引导。从课堂活动过程来看

6、,学生情感发展过程有其特殊性──呈隐性过程。这种情感隐性发展过程是伴随着显性的认知过程(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同时进行的。好的教学设计,应当注意将指导学生阅读、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显性活动过程,同学生情感发展的隐性活动过程有机结合,不断地将求知的渴望和信心注入学生心灵,塑造学生性格,为他们能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例如,教学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在认知心理上会产生陌生感和焦虑感。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课文讲的是道理,要让学生

7、领会这些道理,就应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熟悉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为人民利益而死”,我引导他们联系刚刚学过的课文里的革命先烈李大钊、郝副营长等;在如何对待批评、对待同志、对待困难等问题上,我例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耳熟能详的事例帮助学生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由此启发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再由实际回归理论,学生消除了焦虑感,既对议论文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轻松地突破了学习重点,又感受到了“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愉悦,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产生了积极作用。二、打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8、创造性的钻研教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从总体上讲,创造性的钻研教材要做到认识作者的构思所在,形成对教材的独到见解。1.认识作者的构思所在,即把握作者构思的特殊角度和写作意图例如,钻研毛泽东主席和陆游的名篇《卜算子·咏梅》,首先要认识作者写作背景: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是读了陆游的名篇《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的,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面对着内忧外患,主席这首词却写了梅花的美丽、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