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事故分析

顶板事故分析

ID:14703063

大小:1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顶板事故分析_第1页
顶板事故分析_第2页
顶板事故分析_第3页
顶板事故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顶板事故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据统计,煤矿历年来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占全部死亡事故的39%;因此,分析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行现场实用安全技术研究,在管理上、技术上、装备上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行重点治理和监察监控,对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山东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多发专业分析(见表1)*:表中市、县、乡镇煤矿重特大事故为1972年到2004年统计数从表1分析,重特大事故多发专业:(1)事故起数为:顶板占39%、水灾占27%、瓦斯占24%。(2)死亡人数为:顶板占17%、瓦斯占40%,水灾占35%。2顶板重特大事故分析及现场实用管理技术措施   山东省煤矿在1980年以前,顶板事故占60%左右,垮

2、面、大冒顶重特大事故常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不清楚”:(1)对顶板来压规律不清楚;(2)对支柱性能及实际支撑能力不清楚。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两测”工作:(1)进行矿山压力观测和底板比压测定,摸清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和底板破坏规律;(2)对支柱检修试压和进行实际支撑能力测定。经过全省技术人员十年的艰苦努力,“两测”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1)对顶板来压规律和底板破坏规律心中有数;;(2)对支柱性能和支撑能力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全省煤矿主采煤层进行了顶底板分类,采取了针对性管理技术措施,进行了大量的支护改革,1990年以来,全省杜绝了大冒顶垮面特大事故,零打碎敲顶板事故大幅度下降,全省

3、顶板事故下降30%。但是,2000年以来,全省煤矿重大顶板事故时有发生,零打碎敲顶板事故也频繁发生,顶板事故上升到占全部事故的50%左右;;2001年全省煤矿原煤死亡165人,其中,顶板事帮死亡58人,占35%;2002年全省煤矿原煤死亡104人,其中,顶板事故死亡53人,占51%;2003年全省煤矿原煤死亡97人,其中,顶板事故死亡27人,占27.8%,2004年全省煤矿原煤死亡49人,其中,顶板事故死亡18人,占36.7%。2.1顶板事故分析   (1)发生时间:早班占34.8%,中班占26.1%,夜班占39.1%。夜班事故较多的原因,主要是工人休息不好,精力不集中,容易忽视工程质量;另外

4、,矿领导夜班下井少,放松了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   (2)顶板条件:砂岩等坚硬顶板比较完整,容易麻痹大意,事故占全部顶板事故的53.6%;泥、碳质页岩等较碎顶板,因易发生漏冒顶事故而引起重视,因此,事故仅占6%。   (3)发生地点:采煤面上下端头、出口是顶板事故多发地点,此处是支承压力叠加区,当前移运输机头、机尾时造成大面积空顶,加之平时支护密度小,特殊支护质量差,造成的冒顶事故占20%。   (4)发生工序:   ①放炮:采煤工作面放炮后或采煤机过后支护不及时,长时间大面积空顶擂煤,此时测定的顶板下沉速度是日常的3倍以上,极易发生离层冒顶,顶板事故占37%以上。   ②回柱:采煤工作面回撤

5、支柱,顶板活动加剧,顶板下沉速度是日常的10倍,顶板极易跟下伤人,顶板事故占32%。   (5)支护强度低:采煤工作面90%的顶板事故是由于支柱初撑力低,底板软支柱钻底,支护强度底,造成顶板下沉、离层、冒落。   (6)地质构造:采煤工作面因过断层,过老酮子,煤层条件、顶底板岩石性质发生变化,没有及时采取特殊支护措施,发生冒顶事故占11.7%。   (7)掘进工作面:掘进放炮后的顶板下沉速度是距迎头2m以外的2倍,不使用前探梁,空顶作业,前十架棚不联锁加固,造成片帮冒顶事故。   (8)巷道交叉点三叉门、四叉门处,支承压力叠加,空顶面积大,不使用双抬棚加强支护,造成片帮冒顶事故。   (9)整

6、修巷道:不先进行加固支护,不先支后回,造成片帮冒顶事故。   (10)冲击地压:冲击地压发生主要与矿井的开采深度、煤岩物理力学性质、采掘工艺及其它诱发因素有关。山东省从1966年到2004年共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229次,死亡23人,重伤44人。2.2现场实用顶板管理技术措施   (1)采煤工作面主要抓好“二个质量,三个环节”   二个质量:①支柱(架)的质量,必须按规定定期检修、试压,确保零部件完好;使用木支柱,材质必须符合规定要求;②支设质量,支柱必须迎山有力,按规定支设整齐、稳固、接实顶、底板。三个环节:①泵站压力,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达18MPa,乳化液浓度1-2%;综采支架必须达30MPa

7、,乳化液浓度3-5%。②底板松软,要穿铁柱鞋,支柱钻底不得超过10cm;③每班必须进行二次(多次)补液。升柱时,若活柱一触顶即停止注液,初撑力仅达55kN/根。因此支柱注液时,活柱触顶后应继续注5s。   (2)正确使用采煤工作面四种特殊支护   ①端头出口支护:使用一梁三柱的四对八根长钢梁或双楔梁,必须成对、交替、迈步支护;石灰岩顶板,端头支护密度要大于工作面的支护密度;综采工作面要使用端头支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