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56464
大小:83.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煤矿事故分析顶板事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下402工作面机头漏顶事故案例剖析一、工作面基本概况3下402工作面煤层厚度3.6m,直接顶为砂质泥岩(0・59m),基本顶为细砂岩(6・93m),直接底为砂质泥岩(0.85m),基本底为细砂岩(8.79m)o该工作面配备SGZ-830/1050刮板运输机、MG400/930-GWI)型煤机(滚筒截深800mm),液压支架为ZZ5600-23/45,由于支架推拉千斤顶行程为600mm,煤机割煤后需要二次拉移支架维护顶板,工作面机头4#巷道支架为ZT7600/25/45,运巷巷道支架为ZTZI-7600/25/50型。二、事故经过2016年9月1日,夜班生产班接班后,煤机从60
2、#架向机头方向割煤,1:30,煤机割完第一个机头返机后,支架工在拉移机头支架后,从机头向外2・0in范围工作面侧煤帮出现片滑,造成1#、2#液压支架前梁顶板破碎肝石相继滑落,出现漏顶。经过处理,9月2日9:50顶板得到控制。图1工作面漏顶位置平面示意图三、事故发生地点情况说明图2工作面断层位置平面示意图事故发生时,工作面从29#架至机头段揭露两条交叉断层(H=3・0m、H=5.0m),1#架至15#架为全岩托顶煤开采,事故发生地点位于工作面机头,距离刷帮区27m,距离运巷原掘进退机刹底超高处2.0m,机头处于H-3.5mZ55°断层和H=5mZ45°断层垂直交汇处。四、原因分析
3、图3工作面机头及运巷超前巷道剖面示意图图4运巷超前超咼段支护Z5意图1、构造影响:工作面机头区域揭露两条交叉断层,其中H=5mZ45°断层上盘受H二3・5niZ55。断层牵引,造成断层盘面处顶板松软、破碎;2、巷道超高段:巷道掘进由于遇断层退机刹底,施工期间留有长X高=7.8mX2.7m超高段,接顶为半圆料,强度差;3、措施执行不到位:8月11H,综合队制定了专项接顶措施,措施要求使用方木接顶整体支护,但综采二区仅使用3棵方木配合半圆接顶,木垛的整体性较差,在拉移巷道支架过程中,出现接顶材料拉散、拉花现象;4、4#巷道支架拖后:推采位置位于运巷拐点向里59m,由于受转载机不能及
4、时拉移影响,4#巷道支架拖后2.1m,造成机头段端头应力集中,顶板压力大;5、三机配套缺陷:工作面配备SGZ-830/1050刮板运输机、MG400/930-GWD型煤机(滚筒截深800mm),液压支架为ZZ5600-23/45,由于支架推拉千斤顶行程为600mm,煤机割煤后需要二次拉移支架维护顶板,且工作面机头无专用过渡支架,端头支护强度受限,不利于顶板管控;6、端头支架拖后:生产期间,煤机割完第一个机头后机头作业人员未能及时拉移超前架,未能有效维护机头段顶板;7、上网质量差:工作面在出现顶板破碎后采取及时上网,拉移支架吋肝石拐网,导致上网质量差;8、备用支护材料不够:工作面
5、机头出现漏顶吋,现场只有半圆和金属网,没有3m长圆料,支护材料不能满足使用;9、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现场未能按要求配备足量支护材料,事故发&后未能第一时间采取强有力措施,导致事故处理耗时较长,简单问题复杂化;10、工区重视程度不够:工区对机头过地质构造超前防范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现场管控不到位,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五、防范措施为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故发生,提出如下防范措施:1、采煤工作面现场严格按要求足量配备支护材料,现场必须常备4m圆木不少于10根,半圆不少于20块,工字钢不少于10根,金属网不少于50片乙2、工作面存在地质构造时,现场存放备用锚杆
6、不少于30套。3、优化工作面设备配套,在今后的支架选型时,按要求配置过渡支架;4、掘进遇断层时强化对断层的研判,减少超高地段的出现;5、丁作面在巷道揭露断层时,加强层位调整,确保工作面两端头沿正巷推采,降低顶板维护难度。6、严格按章作业,对制定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确保落实到位。7、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区队超前管控能力和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做到超前防范,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