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ID:1470136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_第1页
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_第2页
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_第3页
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_第4页
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修订后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明确要求: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里,正式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到了课程总目标的高度上来,使原有的“双基”成为“四基”。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教学的目光紧盯在“双基”上,而要开阔视野,从关注“双基”,向关注“四基”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四基”是要靠教师教学行

2、为的转变来落实的。在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达标课、比赛课中,“四基”的落实与体现几乎是趋于“完美”的。但是,在普通的随堂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如何的呢?如果教师还以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落实“四基”显然将成为一种空谈。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的引领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使“四基”在每一节随堂课中得以落实呢?我们同有关学校和教师在一起,进行了相关实验,并通过对实验教学的视频分析和课堂观察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一、视频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中的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3、》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但是,我们通过对实验教师的随堂课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存在着很多“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行为,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下边几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中普遍存在。  现象一:“U”型视觉盲区。所谓“U”型视觉盲区,也被一些学者称之为“教学失明”,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着视觉盲区,尤其是位于教室左右两侧以及后排位置上的学生,经常一节课中一次都不会被教师提问到。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4、状况,更不用说落实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了。  现象二:“个别”代替“整体”。在视频分析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会过多地关注一少部分甚至是个别学生,尤其是优等生、自己喜欢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教师对学困生格外关注,但是大多数教师都会对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学生“直接忽视”。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一节数学课时,全班有74名学生,而课堂上发言的仅有19名学生,有55名学生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在19位发言的学生中,多次回答的有6名学生,占回答总人数的31.6%。甚至还有一位学生共发言4次,占全部发言总次数的15%。  现象三:无意义的话语和问

5、题充斥课堂。在进行视频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那”“那么”“好”之类的“口头禅”充斥课堂,而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会“满堂飞”。例如,每当有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时,教师就会提出“你们同意吗”或者是“他说的对吗”这样的问题,而这时,全班同学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意”或者是“对”,这样的问题和回答充斥着课堂。再如,有些问题太浅显,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有一位教师在一节课中共提出35个问题,其中无效问题(类似于“你们同意吗”之类)有5个,约占问题总数的14%;有直观答案的问题有28个,占问题总数的80%;有思考价值的问

6、题只有2个,约占问题总数的6%。  现象四:以“教师主讲”为主要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自我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甚至有一位教师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有36分钟的时间都在进行讲解和知识传授,即使在课堂中偶有提问,也是一些具有直观答案的问题,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理念引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在对以上现象进行了分析后,笔者与实验教师一起再次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引导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理念,并把新的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还是以

7、“课堂观察”为主要方式,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观察和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在课程标准理念引领下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转变一:从关注学生个体,真正走向关注学生全体。《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发展,尤其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始终是历次课程标准中一条不变的理念。我们以“关注被提问学生”这个观察点进行了实际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视觉盲区”减少了,被反复提问的学生数量也减少了,说明教师的关注面宽了,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更全面了。对此,参加实验的王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8、“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面变宽以后,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分层次教学,怎样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纵向发展。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后,我在备课中就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这样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用来组织教学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