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

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

ID:14665668

大小:3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9

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_第1页
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_第2页
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_第3页
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_第4页
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的三个阶段分析  引言    存现句是世界上所有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语义本质的限制性和其语用性,存现句引起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兴趣(高文成&张丽芳,2009)。我国汉语界对汉语存现句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受到了学者们高度关注,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存现句的基本概念    汉语存现句是存在句和隐现句的统称。[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例如下面的句子:  (1)桌上有三张纸。  (2)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  (3)村子里死了一个老人。  例(1)为存在句,例(2)和

2、例(3)为隐现句。存现句的句法结构为NPloc+V+NP,语义意义是“某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语用意义则是宣告某人或某物的存在,并将其带入到听众的意识当中(王勇、徐杰,2010)。  二、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综述    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具体到深入的过程。对汉语存现句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从《马氏文通》问世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起步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独立研究阶段,90年代初到目前为解释阶段。  1.起步阶段《马氏文通》(马建忠,1983)掀开了汉语存现句研究的历史,其在讨论“同助动词”时提到了用“有”和“无”来表示存在。在《国文法之研究》

3、(黎锦熙,1992)中,黎首次认识到“有”可以专门表示“存在”的意义,并把“有”字存在句分为空间和时间两大类。之后吕叔湘(1942)在《中国文法要略》中第一次提出“存在句”的概念,并发现了与存在句很相似的两类句子,即后来的表示出现和消失意义的句子。[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这一阶段是汉语存现句研究的起步阶段,学者们只是在论述相关现象时涉及存现句。  2.独立研究阶段独立研究阶段存现句成了专门研究的课题,这一阶段除了讨论存现句主、宾语的性质之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探讨存现句的分类及各成分的意义。  这个阶段的研究始于1952年的《语法讲话》,

4、在词类部分讨论了时间词和处所词的用法。文章认为处所词是主语,存在的事物是宾语是一个突破,对后来存在句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围绕着“台上坐着主席团”之类的存在句,1955-1956年国内汉语界进行了一场“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大讨论。讨论中形成了四种观点:A.状语-谓语-主语;B.状语-谓语-宾语;C.主语-谓语-主语;D.主语-谓语-宾语。在这一问题上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只是D观点为大部分人所接受。  陈庭珍(1957)发表的《汉语处所词做主语的存在句》是第一篇专门研究存现句的论文。该文不仅讨论了表示存在意义的存现句,[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

5、管理资料还明确把表示出现和消失意义的句子包括进存在句。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是范方莲的《存在句》(1963)一文,着重研究“着”字句,而不是纠结于主宾语之争。范关于存在句的两个观点成了后来研究的基础。第一点是认为与其他句子不同,动词并不是存现句的中心而只是处于中心位置。他把动词分为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进而把存现句分为动态存现句和静态存现句。第二点就是把存现句分为三个部分:A代表处所词语,B代表动词,C代表数量名组合并分析了他们的内部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根据各部分出现的情况给存现句进行了分类。从19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很多学者都对存现句进行了分类。但他们的观点基

6、本都是基于范方莲的思想。张学成(1986),宋玉柱(1986),聂文龙(1989)主要是把存现句分为动态和静态存在句之后再细分。雷涛(1993)根据存现句三段出现的情况把其分为A+B+C式,A+C式,B+C式,C式四种形式。[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总之,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就是确定了存现句的范畴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但这些描述和分类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  3.解释阶段这一阶段学者们除了继续对存现句的内部结构和分类进行探寻之外,还开始尝试用各个不同理论对存现句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1)存现句的生成语法研究生成语法背景下的汉语存现句

7、研究主要集中于句首位置上的方位名词做主语的来由及动词后的名词组的赋格问题上。黄正德(1987)提出汉语存现句必须由处所名词担任主语。顾阳(1992)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指出存现句选择处所义的主语是由动词的非宾格语义特征决定的。他把能进入存现句的动词分为“有”类、“坐”类、“放”类、“刻”类等。这些动词自身包含了处所义而且其表示的动作结果也使存在主体着落于某个处所。这虽然解释了为什么方位名词可以做主语,却没有说明为什么一些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可以进入存现构式.于是顾阳(1997)引入Levin&Rappaport(1995)的设想,认为词库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