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65518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在数学课堂中践行这一理念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一、创设自由性氛围――培养自主精神的必要条件 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一
2、是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情感氛围。课堂中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出师生之间的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要求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思维的空间。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并及时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判断、猜测、试验的过程,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对数学由好奇到喜爱,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怀。 二、激发主动性参与――培养自主精神的基本手段 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3、成果表明,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努力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类似于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精神和方法对待数学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识、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方
4、面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空。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的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探索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多向交流的机会。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
5、、互帮活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间的合作研讨,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研讨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当某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其他同学也会主动解释清楚。这种方式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地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中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三、增强实践性能力――培养自主精神的有效途径 自主精神是实践活动中得以表现和培养的,也是在实践
6、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知识;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探索,又能勇于实践。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并经历分割、拼合等操作过程,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
7、师可以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任意拼成几个长方体,然后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对比、辨析,主动探索出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归纳体积计算公式。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信息,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用来解决身边的实践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了平均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数据,比较两个班学生的身高。这首先需要学生知道怎样比较两个班学生的身高(用平均
8、数),然后自己判断收集哪些有用的数据,应用什么数学知识来解决,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这些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适应个性化发展――培养自主精神的具体体现 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一要依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