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

ID:1466304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_第1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_第2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_第3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_第4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痕”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当代素质教育也要求初中思品教学追求“无痕化”。教育要力求覆盖学生的全部学习时空,形成多维教育情境,有效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无痕的知识导入―――于无知处寻巧思  课堂教学始于导入环节,传统的导入通常是要求学生识背相关知识,或者进行相应的阅读教材等预习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无痕的知识导入则要求我们精妙构思,精心安排。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学会合

2、作”时,教师和学生玩叠报纸游戏:要求一组同学只能共同站在一张报纸上,报纸面积最小的小组获胜。一下子学生的热情就被激发了,热烈讨论之后,有背着同学以减少站立面积的;有抱团各自用一只脚站立的;也有男生托举女生的。虽然他们看似为了最后的比赛结果,实际上却在合作过程中得到了最真切的知识体验,学生当然更愿意主动参与这样的学习过程,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主动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最终内化教学目的。  二、无痕的课堂传授―――于无师处见学生  课堂知识传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思品课由于其德育功能突出,教师在课堂上容易走入“说教”误区,总感

3、觉“不讲透不放心”,事实上教材中的知识学生看书基本都能领会,听讲的过程味同嚼蜡,学生积极性不高。而思品学科价值的真正体现,应该是学生的自觉道德践行,教师若注意无痕处理,往往能起到“说教”达不到的效果。  教师改变教法,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发言、辩论甚至与教师互换角色等。例如,先让学生用一节课到计算机房搜集相关素材,并进行分组归类,小组整理,到第二节课自主展示这一环节时,学生非常活跃,他们不但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还主动与别组进行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组内作品的成败。把讲台给了学生,其实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索权给了学生,这样的课堂

4、,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实现了无痕,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都有了实质性提升。  三、无痕的学习管理―――于无律处求缜思  学生的学习活动包罗万象,无处不在,经过无痕处理的思品学科教学,在学生学习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管理不能“缺位”,相反应该要紧密贯穿全程,当然这样的贯穿,是精心预设的“暗线”,如同串联珍珠的那根线,存在但不张扬。  具体落实到教师备课时,这就需要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需要重整教学资源,依据校情学情合理增删相关内容,甚至重组知识顺序,总

5、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学生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善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思想、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脉,关注重点环节等,这些都重点表现在教学案等相关载体上。也就是说,教师先要从教材和学生中“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实现扎实但无痕的学习管理。  四、无痕的对话智慧―――于无心处窥真心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教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

6、中学思品教师,就必须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寻找教育的切入点。  一次,班上的一名学生在校园浅池塘边发呆,与他平时的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性格不符,我心中一动,过去说:“你这是在干啥呢”?“数金鱼,哦不,我要回教室。”他慌忙中准备走,看来,是真的在数金鱼,我笑一笑,说:“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啊,学校也有一个小池塘,不过里面不是金鱼,是那些河鱼,我们有时学习累了,逮到机会也会去那数数鱼,散散心。”“是吗?”他眼睛一亮,显然,没被老师批评,是他没料到的,这也让他放松了戒备心理,“是怎么了,心情有些不太好?”我问,“嗯,爸爸好久没回来了。

7、”我知道这是他心里的痛,单亲家庭孩子的敏感有时就在那别人看不见的瞬间显露。“是吗?我明白了,你真不容易。”一路走着,我的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什么都没有再多说,孩子的短暂脆弱,老师的有力支持,就在这看似巧合的瞬间发生和结束。  这样的无心对话,其实是一种教育铺垫。看似可以滔滔不绝进行教育的瞬间,在寥寥几语后悄然翻过,相对于立竿见影的教育追求,这种对话看上去似乎没有目的也谈不上教育,教育目的在这里被智慧地隐蔽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教育目的”已经“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和学生进行的自然而然的、“不为什么”

8、的对话交流,会让老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基于真心的真诚关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五、无痕的情感渗透―――于无形处悟真爱  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是对学生无条件的积极情感。师生都是生命体,都是情感的收发体,教师爱学生,应当爱得深沉,爱得稳健。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心敏感,容易情绪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