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李渔戏曲《凰求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李渔戏曲《凰求凤》2011—03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民族文艺论李渔戏曲《凰求凤》王亚凤(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凰求凤》出自李渔《笠翁十种曲》,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李渔戏曲的认识.但由于历来学者认为《风筝误》成就比较高,《凰求凤》受到的关注就比较少,一般是在《笠翁十种曲》研究中稍加评点.本文拟从主旨,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对该传奇做简要分析.关键词:《凰求凤》;主旨;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
2、1)09—0139一O1《凰求凤》出自李渔《笠翁十种曲》,同时也是从李渔拟话本小说《无声戏》中《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改编而得.该戏曲讲述了书生吕曜,字哉生,因生得过于丰美,颇有才名,受到众多女子倾心.世上的婚姻,都是男方去女家求亲,而此戏曲是女家许俦仙,乔梦兰和曹婉淑倒去求男,中间波澜曲折,最终吕曜"正有洞房花烛又遇金榜题名",两桩好事一起做了.《笠翁十种曲》基本上以才子佳人的婚恋故事为主要题材,情节则以才子佳人之间的缠绵悱侧的恋爱经历取胜,而《凰求凤》与其它九种曲相比更多地呈现出借男女婚
3、恋劝善教化的风情喜剧风格.王先霈认为古代文人对文学有以下几种态度,"以文为用","以文为哭"和"以文为戏",李渔对待文学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带有"以文为用","以文为戏"的倾向.传奇《凰求凤》开头有杜溶序,写到:"生人之大患有三:一日淫,一日妒,一日诈."他说道"吾友笠道人深忧之……以俳优为直谅,则机圆而用捷矣,其惟传奇乎?于是《凰求凤》之书又出焉."他揭示了创作《凰求风》的目的为劝世人戒淫,戒妒和戒诈.李渔用传奇的笔法,以平易人于俗,通过吕哉生的戒"淫",乔小姐善妒和媒婆殷四嫂使诈,在滑稽中表现他的
4、思想倾向:他赞美许仙俦,曹婉淑这类才貌双全,感情真挚的佳人,劝责淫乱放荡男子,鞭挞巧舌如簧擅长权诈并从中牟利的媒婆,低嘲不愿与别人分享婚姻的乔小姐.吕哉生在此戏曲中给人的印象更符合李渔的"风流道学"思想.《凰求凤》吕哉生虽是个风流少年,却不是个轻薄子弟,自小读《感应》之篇,极守淫邪之戒,深知"我不淫人妻,人不淫我妇".而且李渔从第十出《冥册》,第二十一出《翻卷》文昌星福曜梓潼帝君显灵,着力刻画吕哉生才华和德行兼具,因戒淫而功德圆满.这样更加突出了吕哉生虽有美色,也有慕色之心,但却是个道学先生.在许仙
5、俦直白愿与其成百年婚约时,他说道"只是眼下功名未遂,家计萧条,还不是买金屋贮阿娇的时节.求你姑待几年,等我功名到手,然后缔结此良缘,未为晚也."这个理由更符合传统书生的形象,功名为人生一大要事.同时突出了许仙俦的形象,她不贪求吕生富贵,"但得一个并蒂莲,煞强如状元及第"的超脱思想,她看重的仅是吕生的才貌.在吕哉生拒绝婚姻之后她说"若你许我相从,莫说我的衣食,不要你照管,连你一家的薪水.我都还措置得来."表现了许仙俦的痴,也间接点了"凰求凤"女追男戏名内涵.李渔秉承"一夫不笑是吾忧"原则进行创作.当时
6、的社会现实使世人追求世俗享乐,沉迷于声色,因此人们更喜欢喜剧.正如王国维所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当时的文人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又受到文以载道思想影响,只能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搬演戏剧,这也成为当时一种创作主流.同样李渔的家庭戏班,为了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和商业利益,他的戏曲创作就必须与演出实践,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必然要多方考虑迎合观众的喜好.《凰求凤》和李渔许多作品
7、一样,是一部为娱乐观众而作的喜剧,不过该剧亦有自己的另一番旨趣.在繁多的宾白里,除了才子佳人互相追慕,众位女子施展技能,制订计谋,还有其他等小脚色在中间插科打诨,造成"错误",往来穿梭,雅俗共赏.李渔在白话小说中让媒婆殷四娘左右圆融,赚尽这些痴男怨女的钱.而在戏曲中"女苏张"殷四娘"恶心肝如狼似豺,掘深坑将人葬埋",李渔安排她在《误奸》中与另外一媒人何二妈狗咬狗,最终钱财两空.再如第三出《伙谋》写娼妓因生意萧条而聚集找对策,观众一看上场人和这一情节,兼语言诙谐,就忍不住发笑.副净扮村妓所唱小引《字字
8、双》"姐妹容颜我最娇,妆造;胭脂衬粉面如桃,得窍.睡到天明再一瞧,变了;旧时主顾不来嫖,知觉.",村妓的沾沾自喜,自卖自夸,让人绝倒.另外,李渔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表现喜剧特色.在《凰求凤》开头,他也用了四句诗总领"绝风流的少年,偏持淫戒.最公道的神明,忽钟私爱.极矛盾的女子,顿结痴盟.至乖巧的媒人,反遭愚害."通过反差形成戏剧矛盾冲突,达到戏剧效果.李渔《闲情偶寄》也认为:"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钧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