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

ID:14655763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_第1页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_第2页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_第3页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_第4页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  中国哲学是由不同时代的诠释者在对元典进行持续性阐释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对象主要是指“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元典文本,即后世所谓的‘五经’、‘四书’、《荀子》、《老子》、《庄子》、《墨子》以及汉以后相关的子集”等内容涵盖了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体,兼及其它诸子百家的哲学经典文本。只有认识到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对象及其对元典持续性阐释的特点,才能在翻译中把握元典文本的“客观原义”以及不同时代诠释者“历史性”的诠释意义;在对元典及其诠释文本正确理解的基础上,

2、才可能进一步探讨转换成目的语的具体方法。按照现代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诠释,笔者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只是这种诠释不仅要关注诠释文本的历史性,还要注意其地域和文化的跨越性。笔者认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方法可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分开来讨论,并非割裂中国典籍英译过程中这两个相互制约又紧密联系的部分,而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细致全面地梳理翻译方法。黄俊杰在探讨东亚儒学史的研究方法时所提出的“概念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视角可以作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作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者,翻译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对经典的正确理解和诠释,下

3、面就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经典文本为例,具体探讨以上两种方法的应用。  1.“概念史”的诠释方法  儒家的哲学体系是在对经典的阐释过程中建立的,其间又会产生新的经典。不同的哲学派别之间是有差异的,同一哲学派别内部也有不同的发展路向。但根据中国哲学经典具有较强的阐释性的特征,哲学的发展都是在对元典的不断阐释的过程中进行的,而经典毕竟是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资料,所以只有回到元联盟典的文字中去,把握章句基本的概念意义,才能有进一步理解圣人“微言大义”的基础,这正是训诂的功夫。这也是典籍英译者在把握典籍的意义时应该持有的方法,即首先要潜回到

4、元典,通其训诂,然后才能以意逆志,发其精微。  譬如,作为宋明理学的一个核心术语一“气”有多重含义:subtle,incipient,activa-tingforce、concretething、materialforcewhichisoppositetoli。在宋明理学之前,“气”主要是指同气血运转相关的一个心理和生理相关的力量,因此,可以译为“vitalforce”或者“vitalpower”。如,孟子的“浩然之气”就可以译为“strong,movmgpower”。“敬”在先秦儒学家那里主要是和“恭”互换使用,可以翻译为“reverence”

5、,但是在宋明理学中,“敬”和“恭”的意思却截然不同。南宋理学家陈淳指出:‘恭’主要指人的外在表现,对他们的尊敬,而‘敬’则是指人的内在努力。”这两个词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恭”和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而“敬”则是一种心态。张君劢把它译为“attentiveness”and“concentration”,葛瑞汉译为“composure”,显然是把“敬”和禅宗的静心联系起来,但陈荣捷认为,二者都没有传达出宋明理学对“敬”的理解: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的努力的态度。因此,他在译文中选用了“seriousness”。再看“忠恕”的翻译,“conscientiou

6、snessandaltruism”,其实“忠”就是要深入发展自己的善心,而“恕”就是把善心推及到对待他人,即儒家所讲求的“仁”的两个方面,“忠”是对自己的要求,“恕”是对别人的善心。恰当的翻译首先要涵括这两个方面的内涵。其次,能表达出这个术语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理解的细微变化。再譬如对“仁”的理解和翻译。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具体的某种美德,一个是宽泛意义上的美德,所有善义的基础。下面这些译法都不能同时涵盖这两方面的意涵。benevolence,perfectvir-tue,goodness,human-heartedness,love,

7、altru-ism,etc.“仁”在儒学内部的意义也有不断的发展变化,如孟子指“人心”,汉儒认为“仁”就是“爱”或“人们在一起”,韩愈认为是博爱,宋明理学家认为是“本心和心性”到了近代,谭嗣同则借助雨后物学的“以太”和“电”来解释“仁”的含义。要确定如何准确翻译“仁”,同时还要照顾它在词源学上的意义:仁就是指社会中的人,其中左半边就是人的象形字,右边的数字是泛指多。在《孟子》和《中庸》中,“仁”就是“人”。韦利译成“Goodness”,休斯译为“human-heartedness”,卜德译为“love”,德效骞译为“benevolentlove”

8、,林语堂译为“truemanboodaregood”。所有这些翻译都反映了“仁”的某个侧面。而“hu-manity”则反应出其词源学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