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46573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架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架构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附属概念,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定教育类型,在高职院校校园活动中所构建的校园文化系统,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特色性和融合性相互交融发展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架构和实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理念,通过传承、整合、创新等方式激发校园文化软实力,从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入手,凝聚力量、加强管理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顺应行业、企业和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体现出高职院校作为文化机构的社会使命。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文化软实力;实施构架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
2、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3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目前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综合竞争力博弈的重要体现,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所凸显的社会性、职业性、实践性和特色性相互交融都为区域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建设,普遍只关注硬件设施建设的物质保障等硬指标上,却往往忽略了校园文化软
3、实力架构。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社会性文化不突出、校园内职业性氛围不浓郁,高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和文化宣传不重视等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如何发挥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如何着力打造和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概述 (一)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概述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他指出:“力量的这一方面,即使人随我欲,可称为间接地或者同化式的实力表现”[2],“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这些无形力量资源关系紧密。这一方面可以认为
4、是软实力。”[3]软实力是通过文化和价值观等产生的吸引力,通过让他人自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文化软实力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国民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包含物态化在内的精神性因素,通过媒体、信息资源、学术著作及规章制度等途径,将民族习性、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等精神因素对外展现和渗透的力量,具有无形性和“润物无声”的特点。孙子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老子的《道德经》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阐释出“至弱”可以“至坚”,甚至势不可挡的威力,体现出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化于人、物而外示光辉和魅力的作用
5、。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概述 马克斯?韦伯曾从文化层面提出社会学假说,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并维系这一事业成败的无形的文化精神,并外化为一种“社会精神气质”[4]。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构架本质,即是提升高职院校的精神气质,体现在物质、制度、意识等方面,内化外溢能够渗透到校园文化运行的各个层面发挥特定功能并起动力作用。通过高职院校的历史、行业企业历史、校风校纪及主流意识形态蕴涵的整体价值取向,提供给个体或社会运行的精神动力,同时对外表现为学院精神、道德规范、纪律约束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认同力,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
6、素。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构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高职院校不断融合行业企业文化、区域社会文化及学院内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深化,因此校园文化软实力是通过文化的不同层面,在教育教学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力而表现出来的,以下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软实力三个层面实施构架。 (一)物质层面文化软实力 物质层面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是指学院主体在校园学习生活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具体指直接满足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设备、设施等文化产品等,物质层面的文化软实力是其他层面文化软实力形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制度、规范观念及文化精神等要素,必须借助物
7、质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社会建立沟通、交流与联系,传播自己的制度、价值观和文化精神,产生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逐渐得到社会的理解、熟悉直至认同接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物质层面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机理,是借助各种传播途径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信息,让外界感知和接受、并产生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文化资源。 (二)制度层面文化软实力 制度层面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是由高职院校的组织架构、相关规则所构成的制度文化,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校风校纪,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企业行业以及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特定地位关系所建立起来的规范性体系,并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