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精品.doc】

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精品.doc】

ID:14645392

大小:39.5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9

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精品.doc】_第1页
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精品.doc】_第2页
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精品.doc】_第3页
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精品.doc】_第4页
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精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精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经》中佩饰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湖南怀化电大2002秋季汉语言文学专业李济生【内容提要】在《诗经》中,许多诗都涉及到佩饰描写。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阐述《诗经》佩饰所表现出的人情风俗,发掘佩饰所折射的文化内涵,以期加深对周文化某些层面的认识。【关键词】诗经佩饰文化内涵符号学法国著名美学家、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明确指出,包括服装在内的整个文化结构都是一种语言,即事无巨细,文化结构和语言结构一样,总是由符号组成,由此可见,服饰与语言一样,也是一种符号,而佩饰作为服饰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一种符号。从原始社

2、会人类发明它,以点缀美化自己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过程中,佩饰已深深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符号。《诗经》中描述人物时,经常会提及一些佩饰,这些佩饰的美学功能已日渐消退,更多的是作为中国的文化内涵的承载者出现在诗歌中。在这里,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阐述《诗经》中佩饰的符号寓意及文化内涵,从而揭示出周文化的一些特点。一、佩饰是性别的符号,承载着性别的文化内涵正如服装分“男式服装”和“女式服装”一样,古人在佩饰上也有性别的区分。“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

3、永叹。陡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大雅·公刘》)阅读这首诗时,即便我们对诗歌背景一无所知,也能从中得出此诗大概是在赞美一位贵族男子,赞美他为国为民,不辞辛劳。因为我们可以他佩戴的饰品——容刀,分辨出他的性别。容刀,《古今衣服令》曰:“容刀者,为容之刀,具刀形而无利刃,如若今肩舆旁插之剑,以为容观而不适于用。”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男性通常喜欢一些具有进攻性,危险性的装饰品,而女性则喜欢安全性的,看上去可爱的佩饰。因此,容刀这种9武器式的装饰品自然为阳刚男子所佩,而非淑娴女

4、子所喜爱。又如觽和韘,它们也是极具性别特征的佩饰。韘是射猎时用以扣弦弓的用具,觽是用来解绳。从它们的用途上看,无疑也是男子佩戴的。所谓男耕女织,女主内男主外,象射猎与解绳之类的活一般说是男子担任,而且韘更具有武器色彩,自然非男子佩戴不可。因此,《卫风·芄兰》在写童子装大人时,让他佩戴上这两种具男性色彩、集用具和装饰于一身的佩饰。在穿着打扮上,男性一般比较随和,以大方得体、庄重、符合其身份地位为目地,而女性则往往从爱美之心出发,希望自己的打扮能得到恋人、丈夫的赞美。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她们只能通过

5、装饰来取悦男人,获得他们的宠爱。以头饰为例,古代男子都是戴帽子的,戴帽的作用,一为束发,二为显示其身份。而女子则不戴帽,除束发之笄外,还佩戴步摇等发饰。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

6、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宋谢逸《蝶恋花》词:“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上面缀有以珠玉,女子佩戴它走起路来,便摇曳生姿,佩玉锵锵,给人以愉悦的视觉、听觉享受。不过当时的步摇比后世要简易得多。当然,古代的佩饰也并非全部都有男女性别之分,很多佩饰具有中性色彩,男女适用。如笄、玉佩、充耳等。以充耳为例,充耳,又称“瑱”,《齐风·著》在描写迎亲男子时写道:“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而”。而《鄘风·君子偕老》在刻画卫夫人宣姜容

7、貌衣饰时写道:“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由此可证,充耳确是男女共用的佩饰,不仅风度翩翩的君子佩之,貌美超群的贵妇人也喜用之。其实,在古时,充耳还暗含自重这一含义。古人在解释充耳时云:“悬当耳旁,不欲使人妄听,自镇重也。”(2)佩戴充耳,其实也就是告诫人们要有所闻,有所不闻,言行举止要谨慎,从这层意义来讲,人们佩带充耳也有其彰显自己德行之意。9二、佩饰是年龄的符号佩饰作为识别年龄的符号,最具典型的当数“笄”和“冠”。“笄”和“冠”都是头上发饰。在古时,当男子满

8、二十岁,女子满十五岁时,父母便要为他们举行一定的仪式,男子头上加冠,女子头上加笄,这饰品除了束发之外,还暗示他们已经成年,可以婚嫁。如《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他人,劳心怛怛。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这首诗是写女子的恋人多年前与她离别,远去异国他乡,女子思念不已却又不能相见,心中愁肠百转,无法排遣。突然有一天,她意外地见到恋人,几年前还是梳着双髻的孩子,而今已戴上了弁冠,长成英俊的青年了。在这首诗,弁冠成为儿童与成人的分水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