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44676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浅析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公务员考试热现象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呈现越来越热的趋势,被社会认为是超过高考和考研的“中国第一考”。如今作为许多人的一种就业选择,公务员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上一个最大的就业热门。公考热的现象反应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国选材的竞争性、公平性不断增强。本文针对公考热这一当今社会的热点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作用。肯定了国家的这一英明决策。 关键词:公务员;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公务员,一直是
2、人们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公务员这一职业也是人们争相追逐的一个热门职业,“铁饭碗”和高福利是人们赋予它的代名词,所以导致了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热。 一、公务员考试现状 据有关统计表明,以国家和中央公务员录取为例,国考录取人数11年来增加了近3倍,但报名人数增长更是惊人,11年时间从3万余人到141万人,增加了42倍。 今年“国考”招录比率仅为1.15%,考录比达到87比1。而高考的录取率已增加到72.3%。2001年,“国考”招录比率是13.7%,高考的录取率则是59%。 2001年,公务员考试开始网上报名,报考国家公务员逐年升温。据有关
3、资料统计,11年来招考人数发现,“国考”报名人数增长速度非常惊人,11年时间增加了42倍。2001年仅有3万余人报考,到2012年高达141万人。 而“国考”录取人数11年来只增加了近3倍,2001年录取4500人,2012年为1.6万余人。 报考公务员人数猛增是在2003年以后开始的,2002年报名人数为6万余人,2003年则猛增到12万余人。此后一路突飞猛进,呈每年递增几十万人的趋势。 据介绍,从1994年进行第一届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至2000年,报名的总人数才4万多人。 零点集团一项“中国青年生活方式及消费调查”显示,公务员已经成为当下
4、青年的首选职业,76.4%的受访者希望到企事业、党政群机关就业。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自1994年6月7日至今,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经运行18年,据统计,已经有超过百万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走上公务员职业之路。每年一到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期,就会出现考生热情高涨的情形,并且报考情况持续呈“发烧”的状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状况?为此,笔者阅读了大量专家评论、新闻报道,并且通过近年来的一些观察,对造成考公热的原因作出了以下的一些分析。 (一)就业形势严峻使公务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所面
5、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002年以后报考公务员人数急剧增多,录取比例也急剧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2002年以后高校扩招之后,新毕业的大学生是在成倍地往上翻,每年的增加量在几十万。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大约是2500万左右,这样大的供给量使得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把考公务员作为除了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挤招聘会外的另一条择业出路。 (二)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 福利好是吸引很多人报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公务员收入在社会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稳定的加薪频率、带薪假期、医疗、住房补贴,一年拿13个月的薪水等都成为公务员这一职业的
6、诱人因素。另外公务员职业非常稳定。据统计年的8年里,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不足2万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约0.05%。粗略估算,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其他行业。因此公务员成为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其工资福利、医疗、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福利好、工作稳定、保障高的公务员职业因此而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三)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隋朝。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
7、605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中央或地方官员,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到清朝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整整1300年。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的优秀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对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也倍加赞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这种传统观念到现在仍然根深蒂固,考生希望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四)国家渴望人才 改革
8、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工作重心早已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方兴未艾,社会和国家求贤若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