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doc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doc

ID:14613936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doc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doc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doc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做假现象不断,动机主要有:争取再融资(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资格、避免业绩大幅下降或亏损、扭亏保牌(保留上市交易资格)、提高IPO发行价格、炒作二级市场股价、创造“绩忧上市公司”政绩、经营者激励或营造MBO获利空间等。随着监管规则的逐步严密,会计手段也从最简单的伪造收入、少计费用发展到关联交易、资产重组与剥离、资产评估、企业合并、补贴收入等。到目前为止,越来越滥用会计估计,手段也愈加巧妙并难以通过制订规则来监管。  一、传统盈余管理手段  伪造收入包括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记录伪造收入、使用一次性所得抬高收入,以及把现在的收入转

2、移到未来等手段。少计费用包括将费用递延处理或一次性冲销和不记录相关费用及负债两大类。前者有营运成本资本化,折旧或摊销非正常缓慢,降低资产准备,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虚减成本费用或负债等;后者有利用存货计价方式减少销售成本,调整预提费用以冲减当期成本,附属或关联单位承担费用等。关联交易、资产重组与剥离、资产评估、企业合并、补贴收入等手段则是通过更曲折隐蔽的途径实现多增收入或利润的目的的,同时还回避政策的监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时的质疑。但这些手段大多是提升线下项目收益,按证监会2001年“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后于2002年、2004年修订)的规定

3、,大部分线下项目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2002年7月24日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明确了再融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应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进行计算,对于追求再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而言,这些手段失去了使用价值。4  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主要表现是,不正常的巨额计提或少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金额,或者以建立秘密储备、再在以后年度转成收入,或者以减少当期费用来提高会计利润。根据2001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4、。其中包括坏账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这是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按照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谨慎性原则,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职业判断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要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要确保资产真实符合资产的定义(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以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还要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

5、性。正因为会计估计涉及面很广,企业未来经营中的任何可能发生的风险,都可以通过会计估计来规避和减低,所以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规定。计提标准以及比例只能由企业自行根据情况确定,从而在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调节利润提供了可能。比如,产品的降价、原材料的涨价、未来可能支出的大笔费用、无形资产的受益等等,都可以成为转移或者调节利润的秘密通道,甚至扩展成“洗大澡、一身轻”。  但是,以上会计手段一方面面临着各项会计规范的制约,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无形资产》等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

6、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18号文)等,证监会多个《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使得上市公司在调节利润时难度越来越大,稍不注意即有“犯规”受处罚之险,从而通得上市公司束手束脚。另一方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强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职的监管与处罚,并于2002年7月31日颁布了《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详细列示各种可能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因素及表明公司存在财务欺诈风险的“红旗”,以提醒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对此应予以充分关注,这使得注册会计师轻易不敢纵容上市公司以简单却危险的手法调节利润。第三,以上会计手段不可避免地在公司财务指标上留下了蛛丝马迹,随着投资者专

7、业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媒体的披露与指责,往往使虚增利润以抬升二级市场股价的如意算盘落空,尽管上市公司在调节利润时费尽了思量。  二、追溯调整法和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整”是指当企业对业务事项或交易的会计处理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时,应当视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这项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如果交易或事项是在以前年度发生的,理论上企业应当重新编写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并向投资者公布,但实务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