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ID:14605942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1页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2页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3页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4页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学习内容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

2、等生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学习内容  1、老师知道咱们班同学最乐于助人了。今天我们家邻居小明向我诉说了她的一些困惑,大家愿意帮忙吗?“我总把红领巾忘在家里。”你能替小明把遇到的问题说

3、成问句向同学们提出来吗?“怎么样红领巾就不会忘在家里了?”“怎么样就能提高写字速度?”提出问题时往往要用到哪个疑问词?你有帮他解决的办法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矛和盾集合》  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用()括住发明家心里所想的句子。指名读2、横线—画出问题的句子,波浪线﹏画出办法的句子。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1、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遇到了第一个问题—盾太小了。盾太小,怎么了?补充完整,可以用(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帮助发明作者把问题提出来  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如果盾大得像个

4、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作者用两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出示两句话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遗憾困惑)。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板书:铁屋子)。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吧,感觉怎么样呢?于是发明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齐读第三段谁能帮发明家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在自卫的基础上怎样才能进攻呢?

5、)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4、铁屋子只能让自己毫发未损,而至于伤及对方,一点儿可能都没有,根本不会成为胜利者。怎样战胜对方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扰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于是经过加工改造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相机板书:坦克。(

6、大屏幕演示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示意图,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读出大显神威的样子来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

7、。)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里是单独的矛和盾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作者是用什么方法给我们讲明白这个道理的?(讲故事)出示范文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也就是说把两个或者多个人或者事物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事例。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五、升华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