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8353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浅谈物理情境分析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物理情境分析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过程不清,物理情境不明,给解题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错误,说明物理情境分析的重要性。物理情境分析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素质教育阶段高考的五大能力要求之一,学生必须掌握物理情境分析的一般思维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浅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做法和要求。 【关键词】知识背景物理情境情境分析物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8-02
2、 自从实行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理科综合中物理这一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已经降低了许多,尤其是物理计算题相对过去来讲整体上还是容易多了。但从历年高考分数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还是不理想。前一段时间,我们年段做了一次模拟,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以这道题为例来做一下分析: 原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以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在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
3、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这是一道纯力学题,也是一道常规题,涉及质点运动、质点的相对运动、质点动力学等一些常规知识,可以从比较广的范围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道好题,但考试后结果全年段平均分只有7.08分,难度系数达到0.373。这样的结果,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那么,个中的缘由又是什么呢?除了理综这种考试形式、学科题型、难易程度的不同对物理的成绩所造成的影响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在
4、学生的脑海中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一幅物理情境,这是至关重要的。在考试结束后,我询问了一些学生的答题情况,在这题上出现了许多种版本,有判断不出a0>μg,而分为a0>μg,a0=μg,a0<μg三种情况去讨论,从而陷入误区的,这样既花了时间,又不定能把题目做出来。也有分不清传送带的位移s1与煤块的位移s2的大小,而认为痕迹长为L=s2-s1、L=s2+s1。这些错误的产生,都是因为审题不清、情境不明造成的结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过程不清,物理情境不明,给解题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可见,
5、如何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情境分析的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物理情境分析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素质教育阶段高考的五大能力要求之一,学生必须掌握物理情境分析的一般思维和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情境就是指: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的物理境界。所以物理情境应该是物理现象经过分析后,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变化的条件,弄清问题的性质,遵循的规律等。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对物理现象的深层次的本质的认识。 那么,在物理情境的分析中,学生到底存在有什么样的问题呢?常有学生这样反馈说
6、:一道题目经老师分析、讲评后,我都会理解,都会听得懂,为什么我自己独立面对题目时,会经常出错,或者不知所措呢?经过更深层次的交流可以知道: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过程及来龙去脉没有理顺,不能正确的建立物理模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接触的现实情境少,对所学基础知识(定义、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彻,缺乏相应实际物理情境的有力支撑,对所学物理知识仅浮于表面,不知在哪里用,该怎么用,面对一道实际的问题,往往不得要领,找不出物理事实的本质,不知所措。思维走岔路或是死胡同,创设的不是物理问题的真实的情境,而是
7、一个混淆了主观意愿或干扰因素的另一个物理情境,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情境。 2)学生缺乏物理学的基本解题思路来解决物理问题,即没有按照物理解题的基本模式进行思维操作,导致选用不适当的物理知识或应用中不能从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本质入手去分析问题。从而造成了有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在解答具体的物理问题时,只能看到问题的一部分,没有将问题的完整过程或情境弄清楚就急于扳来头脑中的物理知识简单的应用,其结果就是常疏漏、常出错。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问题,对具体的物理问题,通常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对物理情境
8、进行分析。面对学生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教师在平时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应尽量通过物理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通过情景草图、挂图、实物、电脑动画、音像制品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出物理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情境素材,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物理情景、真切的感受。增加学生的情境素材和经验继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情境的分析能力。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物理问题涉及到的物理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物理情境,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在具体物理情境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