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论文基础课程论文:聚焦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共基础论文基础课程论文:聚焦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摘要]文章从正确的课程认知、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朱勤(1957-),女,四川江安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基础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育管理。(四川泸州646005)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124-02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改
2、革热情,各种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纷纷出现,专业课程建设热火朝天。然而,在高职教改热潮中,却存在着不平衡,甚至出现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共基础课程领域。在部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严重滞后,教师队伍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目标达成率偏低,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块软肋。为此,从现实出发、系统反思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探索突围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课程的认识问题 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认识的偏差,是导致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滞后
3、的首要原因。在部分高职院校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声音,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技能培养是重点,而公共基础课程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关系不大,在专业建设任务重、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其课程建设不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此思想影响下,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被摆在了次要地位甚至被边缘化。据笔者调查,多数学校在机构设置、课程安排、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经费设备投入等方面,公共基础课远远落后于专业课程:有的学校至今没有公共基础课程的专管机构,从未专题研究过公共基础课的建设问题,基础学科教师“只出不进”“只用不培”
4、,年龄严重老化,部分专业随意削减公共基础课学时。此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导致社会对高、中职界定的模糊以及对高职毕业生“上手快,后劲不足”“眼光高,基础不牢”的负面评价。 实际上,高职公共基础课不仅承担着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还承担着打造学生人文科学素养、身心素质等可持续发展性能力的任务,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密切相关,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专业调整快、建设任务重的情况下,教育资源可适当倾斜,但并不意味着公共基础课建设不重要,不紧迫。没有公共基础课程的支撑,专业
5、课程建设不可能深入、牢靠和卓有成效。因此,纠正认识偏差,深入、全面地理解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其走出困境,实现突围所必须进行的首要工作。 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1)结构不合理。由于认识偏差,在人才引进、内部师资调整、教师送培、职称评审中片面操作,致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职称失衡,结构极不合理。(2)观念陈旧。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不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思考高职培养目标与自身教学的关系,认为中专、大专、高职基础知
6、识的教学是一回事,思想观念严重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3)缺乏内动力。公共基础课程的被边缘化,资金、设备的投入分配向专业课程倾斜,年龄老化,职业倦怠,缺乏改革动力。(4)教改、科研能力偏弱。年龄老化、观念陈旧、内动力缺乏以及培训、交流机会的偏少,致使公共基础课教师教改科研能力整体偏弱、成果匮乏。 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阻碍了课程建设的步伐。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1)通过人才引进、内部调整、进修培训,充实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改善队伍结构;(2)多渠道、多方式强化
7、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明确高职教育与本科、中职教育的不同,充分理解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基础课与专业课以及与培养目标的内在联系,自觉开展课程改革;(3)根据公共基础课地区差异性小、稳定性强的特点,构建从国家到地区的教研网络,搭建科研平台,加大信息交流力度,真正做到资源共享;(4)加大资金、设备投入,制订合理分配方案,建立公正全面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培育浓厚的职业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师生交流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着课程
8、目标的达成,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取存在两大问题: 1.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公共基础课多是文化理论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必须与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吻合,过高过低都会产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