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ID:10891972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_第1页
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_第2页
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_第3页
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_第4页
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论文摘要:对于以培养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高职教育,其公共基拙课程改革要确立质量、效益和发展“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凸显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功能。从改革与创新的视角,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必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创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一、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现状(一)课时普遍缩减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高等职

2、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更高。这一方面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有很高的匹配度。而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必须增加集中性实践环节,推进工学结合。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集中性实践环节,就必须压缩其他课程的课时,首先涉及的就是公共基础课程。(二)大班授课不利于师生互动由于近几年招生规模扩大等原因,基础课程一般采取大班授课,且受实训环节的牵制,存在不分专业、不分单招、普招合班上课的现象,一个课堂往往一两百人,教师既不能和学生

3、进行有效交流,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课堂上难以实现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三)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仍以知识积累和考试为主要方式,缺乏对学生的能力评价,使得教学结果与目标不相符。由于评价和考核着重对知识点的掌握,导致学生在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去深人理解、消化、领会所学知识。(四)对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的符合度研究不够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某一门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课程体系仍以学科体系为主,偏重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和相对完整性,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一方面造成

4、教学时间的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从而出现“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学生抱怨教师照本宣科”的局面。(五)对公共基拙课程的定位存在认知偏差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任,由此推断公共基础课等同于素质教育,如果删减某门课程或课时,就会认为忽视某种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思维惯性下,基础课程教师抱怨颇多,抵触情绪较大,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六)教师适应能力不强由于众多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量趋于饱和。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时间对教学展开研究,仍处在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型的阵痛中

5、,不能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养规格,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由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师自身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变化后的课程改革与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内容与能力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很少。因此,教师的适应能力与高职教育培养要求存在距离。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对于以培养“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来说,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要确立质量、效益和发展“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凸显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功能。课程质量标准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

6、面,反映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体现国家职业标准中“核心能力”的要求,即包含交流表达、数字应用、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公共基础课程效益既包含满足就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社会效益,也包含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效益。公共基础课程的发展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统一,是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三、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巫待解决的问题(一)更新教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教育,其教

7、育质量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宏观地说,是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具体地讲,是使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应岗位群的工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确立符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新理念。其一,公共基础课程应从传授某一学科知识向培养某种核心能力转变;其二,从以继承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观转变;其三,从以知识继承为标准的质量观,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质量观转变

8、。(二)把握课程定位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并非只在课程设置中起结构性作用,还应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功能性作用。为在有限的学时里将公共基础课程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公共基础课在功能层次上应该有所调整,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讲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这是提高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