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

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

ID:10925110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_第1页
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_第2页
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_第3页
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_第4页
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述评【摘要】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职业教育公共文化课程的经验,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现状,并集中归纳、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特别是在新的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对今后一段时期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思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不仅是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在高技能道路上持续发展的需要,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重任。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公共文化课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高职公

2、共基础课的现状、前景和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对推动高职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一、国外高职教育公共文化课程设置情况概述1.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职教育十分重视公共文化基础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日本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修养方面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意识培养。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的是由高中开始的5年一贯制的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连续进行的教育制度,十分重视公共文化基础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其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设置比例大于专业课程。日本的高职教育特别注意保

3、持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均衡,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有个性的人格,可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大量的选修课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韩国高职教育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特色是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目标。同时根据教育人力资源部法律规定,各大专院校的学习应包括普通和文科教育课程,其中有国文、至少两门外国语、哲学入门、文化史、一般科学理论和体育等基本科目。2.美国职业教育强调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美国的职业教育从来不以传授系

4、统知识为目的,而是将文化基础课程转化为能力课程。如: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开设的讲演课,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体的职业教育课程被分为基础性课程和实用性课程两部分,基础性课程占总课时的32.94%。尽管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但仍开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人的发展以及语言、人文学科这些与工作匹配程度相对较低的人文科学等文化基础课程,表明其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3.德国“双元制”教育不降低对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要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使其课程设置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很高,但

5、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十分重视学生公共文化课程的学习,这从以下四点可以看出:一是入学的条件严格,学生需完成高中阶段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方可入学,经过“双元制”培训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需补修所缺少的文化基础课程并通过考试方可入学。二是职业学院的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分别占总课时的15%和35%。三是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文化理论课教师必须大学毕业,且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与师范训练,掌握教育理论,这保证了基础文化理论课程教育的质量。四是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基础课程一般为三个学期,只有通

6、过了基础学习考试的学生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4.英国在侧重职业教育课程的同时,强调普通文化知识教学的必要性。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很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反对实行时间过早、范围狭窄的专门化训练。英国各高校的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为30%—40%,平均为34.98%。英国大学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第一年是以一般教育为中心的基础学年,学生通过基础学年的学习,加强普通知识教育,为进入主要学年的专门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英国也十分重视人文课程的开设,英国学者认为“现代世界理科和文科的裂缝必然用人文科学来粘合”。二、目前我国高职公共

7、基础课程开设现状简析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走过的历程。我国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高职教育开办之初,课程体系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较多,没有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定位。第二阶段:近年来,随着招生就业压力加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实用性技能的需求,不少职业院校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培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放在次要位置。有的学校甚至认为学生只要专业技能过硬,公共基础课学不学无所谓,以至公

8、共基础课正在淡出课堂。2.公共基础课存在问题。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经典的理论体系、严格的政策规定、不同的专业需求、统一的能力认证(如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使得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滞后,成为制约高职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公共基础课程内容设置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相对陈旧,条块分割严重,只注重纵向联系,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尤其是与实际联系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