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ID:2671213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_第1页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_第2页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_第3页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_第4页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作者通过几年来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依据自身的特点(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非科研型人才)。对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因不同的专业而有所不同。    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文科类

2、学校,几乎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均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而把Office中的三个基本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办公自动化》,放至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这样,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核心成了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辅之以计算机硬件及内部构成、汉字输入法,最后再介绍一些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即使再补充一些多媒体方面的知识,也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相对而言,学生对office部分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作为一门学期课,时间太长,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觉得没那么多内容可讲。结果一学年下来,学生的

3、普遍感受是:基础理论掌握得不扎实,基本的上机操作不熟练。  究其原因,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不再是零起点,但地区差异使得新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掌握了该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对他们如果还是“老生常谈”,学生会感到兴趣索然,自然会收效甚微。另外,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而的深刻影响,也为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计算机的入门教育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其知识简单、技能

4、简单;说其复杂,是因为要把大多数学生引进这门课中,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基于此,我考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及考核等方面进行如下改革尝试:    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  应首先了解中学信息教育的教学内容,查遗补漏,及时补充或更新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把一些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如网络和多媒体方面的新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有紧迫感,提高学习自觉性。  将Office并入《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以短训的方式集中介绍,以讲解基本要求为主,不按版本介绍,因为软件版

5、本更新太快。如Word主要介绍插入艺术字(实现图文混排)、表格和邮件合并等;Excel则是以公式为主线介绍。对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介绍菜单操作、对话框、窗口等内容,最后再将新版本软件的新增功能与特点补充到教学中去。  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不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听课和上机,只要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该课程的考试即可(所以对考试方式应很好地进行设计)。对有些内容,如中英文录入,只提要求:如在保证95%以上的正确率的前提下,英文每分钟至少录入150个字符,中文每分钟至少录入40个汉字,而不管学生采用何种汉字输入方法。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指法,提倡使用重码率较少的五笔

6、字型输入法,实现盲打。  (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方法已不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对其学习知识非常重要。所以,可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难点和重点,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总结。这同时也为教师实现启发式、研究式和讨论式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理论教学上,可采用“问题驱动”方式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实践环节则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可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生动

7、的示例教学演示,然后,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上机实践题目,避免学生盲目地上机实习,从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材的选择对教学过程也很重要,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范本。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应偏重于实际应用,教学内容要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有关“二进制”方面的知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用处不大,可以删除不讲。但从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材来看,内容大同小异,几乎没有什么特色。因此,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使用的教材要慎重选用,必要时可将本校从事该课程教学的

8、有经验的教师组织起来,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