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

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

ID:14545480

大小:4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9

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_第1页
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_第2页
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_第3页
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_第4页
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  摘要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与市场需求的严重错位和就业指导理念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应当建立以现代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的,以人力资源匹配为关键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从高校就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构建高校对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市场化回应机制;二是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的构建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中“学业-就业-职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完善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政府就业指导服务职能以及市场化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等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就业指导;就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市场

2、匹配;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5)16-0055-06  就业指导产生于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社会活动中,1909年,帕森斯《职业的选择》一书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职业指导理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就业指导理论大致经历了三次思想转折、四个发展阶段。即:从在帕森斯“特质因素论”基础上初创职业指导理论和模式的兴起阶段,到“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为理论基础的重视个人发展时期,再到“生涯发展理论”的生涯辅导形成和完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了“生涯发展理论”的主导地位,完成了从人与工作岗位的简单匹配到个

3、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转变。就业指导的重心也由最初简单的解决就业问题转向了追求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1]。就业指导的形式也从临时性择业指导发展为人生规划、择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多位一体的模式。  我国就业指导制度发轫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由“统包统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历史转变时期。其产生时间较晚,又缺乏西方就业指导制度完整的发展历史,因而在历史经验和理论准备诸多方面均有不足。加之,近十年来高校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等相关问题的叠加效应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突出社会问题,进一步暴露了我国高校就业工作在理念

4、、方法、制度配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改革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现代就业指导理论认为,高校就业指导是依据学生个人生理、心理特点,引导其培养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教育和指导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根据外在要求和内在特质选择并适应学业和职业的过程[2]。因此,基于现代就业指导理论和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现实要求,在建构我国就业指导制度时应当建立以现代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的,以人力资源匹配为关键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  一、就业指导应当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希金斯从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匹配三个方面来分析就业问题,从供给角度

5、来讲增加有效供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大学生就业而言,主要包括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3]。一般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劳动者获得和保持职业,并在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通过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综合能力,对于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并没有统一结论。美国劳工部提出五个方面内容:分配、制定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的能力;分配经费、准备预算的能力;确定、获得、分析、保存所需数据的能力;参与交流能力;了解社会、技术系统如何运行,并懂得如何操作他们,选择和在工作中运用技术的能力[4]。无论就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如何,其在现代就业指导理论中作为高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作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阶梯,作

6、为用人单位检验毕业生的关键尺度,其重要意义得到了广泛认同。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业指导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职业发展,这一过程的关键支撑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现代就业理论认为就业指导作为发展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广义上包括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准备过程更为重要,准备过程的主要内容是就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当下大学生就业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虽然就业能力培养在就业指导制度中的核心地位

7、和重要意义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当下我国就业指导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在于没有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就业能力内涵的认识虽不统一,但作为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能力的检查尺度,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则是很直接和明确的。因此,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成为检验高校就业能力培养的标准。但当下,我国高校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却存在严重错位。  首先,市场需求导向的意识淡薄。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长期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课程设计、教授内容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学生的学业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