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程价值取向视角下课程开发者的素养研究

生态课程价值取向视角下课程开发者的素养研究

ID:14542025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生态课程价值取向视角下课程开发者的素养研究_第1页
生态课程价值取向视角下课程开发者的素养研究_第2页
生态课程价值取向视角下课程开发者的素养研究_第3页
生态课程价值取向视角下课程开发者的素养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态课程价值取向视角下课程开发者的素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课程价值取向视角下课程开发者的素养研究  摘要: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的核心,影响着课程实践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本位课程价值取向的导向下,我国的课程内容及结构逐渐显露其弊端。在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召唤下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生态的后现代课程观应运而生。生态化课程对作为课程实践的先行者――课程开发者提出了相应的素养要求。  关键词:课程价值取向;课程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  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价值主体按照当前的认识水平,以一定的客观价值标准为依据,在课程价值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趋向。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不仅会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它对

2、课程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现代课程内容及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对立  教育目标上,提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接班人。课程设置上,重理轻文、学科设置比例严重失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突出理科学科内容和价值观念,忽视人文精神和道德的培养。  2.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立  我国的课程内容充斥着主流文化,宣扬官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具有教育价值的非主流文化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小。课程的主流文化有利于社会阶层较高的学生,而社会阶层较

3、低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出文化上的弱势,面临话语或文化上的“断裂”,即“文化中断”。  3.静态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对立  我国的课程内容偏向静态的知识,认为知识更具权威性、确定性,知识比生活经验更有价值,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受错误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不是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而是学习记忆人类已经存在的知识;不是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方式,而是按照已经验证过的正确的范式研究问题。  二、生态的课程价值取向――小威廉姆?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活动开展实施的指向标,影响着课程的各个环节。要想实现教育的价值,课程的价值取向必须寻求一

4、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观念。正如施瓦布在《实践:一种课程的语言》所提到的“课程领域已经不如穷途末日,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已经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增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的原则、新的观点、新的方法。”  美国小威廉姆?多尔利用后现代主义的新的观点、原则和方法对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建构性、非线性的课程观。他对课程的研究也是一种生态的研究范式,因此他的课程观也是一种生态的课程观。那么,他所谓的“课程模体”到底是怎样呢?他提出了这一生态性课程的四个特征: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三、生

5、态的课程价值取向对课程开发者的要求  小威廉姆?多尔提出构建一种课程模体,是一种全新的生态性课程。在这种全新的生态的和谐的课程价值观下,课程的每个环节不再按照传统的方式运转,而是进行全面的调整和重新创新。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开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相应的素养。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后现代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的素养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力  理解力是课程开发者最基本的素养。课程开发者在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上,首先对这些现代社会追捧为权威性的知识、文化进行全新的、全面的认识,这就对课程开发者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课程开发者必须深入了解学

6、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原因,对他们的情感、激动、行为持理解的态度。  2.分析力  后现代课程观要求课程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关联性就是建立在课程开发者分析力的基础之上。丰富性不仅仅指内容的丰富,还是对课程内容的多重解释和多重可能性。关联性要求课程内容联系当时的情境下,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课程。因此,面对这么多的灿烂文化成果,课程开发者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经验联系当时发生的文化环境下进行多重思考和分析。  3.会话力  会话力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即对课程内容的描叙能力。布鲁纳指出“除了逻辑的、分析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外一种与之互为补充的方

7、式――即隐喻、描述的、诠释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主要不同在于分析性方式是说明的,而描叙性的方式是阐释的。”只有对知识以描叙性和隐喻性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使课程得到真正的发展,学生才能不自觉地步入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看法,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世界观。  4.创造力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只有当干扰、问题、混乱出现时,当系统尚未确定,需要继续运行以达成在确定时,一个系统才会进行自组织。要使学生产生这种积极自组织行为,课程需要一定的干扰因素。这就需要课程开发者具有创造力,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和条件,使得学生的认知达到非平衡的线性区域。  5.

8、反思力  反思力是后现代课程回归性的特点的要求。课程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每一次课程活动都是对作为意义构建者的自身和处于质疑之中的课本进行探索、讨论、探究。课程开发者应根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