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36981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也就决定了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一、读中感受自然美我国地大物博,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要在短时期内感受到这一点,唯有通过文字加上他们丰富的想象来实现。如小语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一文中,当朗读到:“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时,只要教师加以适当的
2、点拨,鼓励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展开充分的想象,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天然美景。进一步的朗读则会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把自身融入其中,既可在书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二、读中体会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只有通过朗读来实现这一目标。如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课文主要通过对烈火中的邱少云高大形象及人物心理的描写,赞扬了他那高度的自觉性和勇敢精神。“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
3、…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学生读着这一段感人肺腑的语句,不难体会到邱少云形象的高大,也不难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三、读中品味语言美5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如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中写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将漓江水的三种不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似而整齐的句式娓娓道来,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怎能不体味出美的韵味来呢?四、读中追求创造美我们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可让学生在朗读中根据文字描述进行
4、语言表达,在朗读中由形象思维逐渐向象思维转化,而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境界。因此,朗读成了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桥梁,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创造美。仍如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一文,在写山的野时,作者在使用了一系列的拟人、比喻之后,在“……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一句后用了个省略号,学生对于省略号的理解是轻而易举的,但这个省略号在教学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只要教师在让学生充分朗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代替文中的这个小小的省略号,不仅给予了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更给予了学生创造美
5、的良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比较性阅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文,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5在小学语文教学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
6、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凡卡》和《小抄写员》,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后,不难发现,二者都是写人的文章,但可以跨跃国界,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是通过写凡卡在鞋店痛苦、孤独的生活,反映旧俄时代,穷苦儿童不幸的遭遇以及沙皇统治下,人民生活的疾苦;面后者通过讲意大利少年叙利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管父亲的严厉责骂和冷淡,坚持偷偷地帮父亲工作的事,反映了叙利奥是个懂事、聪明、意志坚强的孩子;又如《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同是写景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祖国不同地方,不同风格的美,从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课和《二十一世纪集绵》同是为了表现电脑在
7、今后社会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但作者抓住电脑的不同方面来写,前者主要介绍电脑的发展史及具体的作用,而后者则采用有趣的想象,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多“无”社会,来显示电脑的神奇。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二、求解性阅读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打开思路,关键在于教师提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