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血糖药分类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

ID:14519267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_第1页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_第2页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_第3页
资源描述: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口服降血糖药分类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环格列酮磺酰脲类: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α-葡萄糖甙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一)磺酰脲类:1.分类第一代:甲苯磺丁脲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作用增强第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兼有改变血小板功能2.体内过程: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格列美脲99.5%,保泰松、双香豆素易置换,致低血糖。氯磺丙脲,易蓄积,老年人、肾功不良慎用。3.药理作用:(1)降血糖:特点: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存的均有,对严重者,完全切除胰腺的病人无效。机制:促钙内流,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后,

2、触发胞吐作用及胰岛素的释放降低胰岛素代谢,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亲和力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清糖原水平(2)抗利尿:氯磺丙脲,促进血管升压素分泌,用于尿崩症(3)影响凝血功能:格列齐特,格列波脲:抑制血小板粘附,促进纤溶酶原合成,恢复纤溶活性,降低对血管活性胺类敏感性,有微血管并发症有意义。4.临床应用:(1)糖尿病: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经饮食控制无效的Ⅱ型及胰岛素抵抗病人;对胰岛素>40U/日无效。对继发性失效者(5-10%)加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大多数最终用胰岛素。(2)尿崩症:

3、只用氯磺丙脲,0.1-0.3g/日5.不良反应:胃肠不适、皮肤过敏、嗜睡、眩晕、神经痛、黄疸和肝损害,氯磺丙脲尤较多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持久性的低血糖症、长其应用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动物致畸作用(二)双胍类:降血糖、降血脂、降体重1.作用机制:(1)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2)增加肌肉组织中糖的无氧酵解(3)降低葡萄糖等在肠道吸收(4)减少肝内糖原异生,减少葡萄糖的生成(5)改善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机制,增强胰岛素的作用(6)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2.临床应用:轻中度Ⅱ型,尤其是有胰岛素耐受的肥胖者。3

4、.不良反应:(1)一般反应:厌食、口苦、口腔金属味、胃肠刺激,减量或停药后消失(2)低血糖症:初期用药可出现,因此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3)乳酸血症及酮症:发现酮尿立即检查血糖,以区别是病情加重还是双胍类的毒性(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1.作用机制:抑制小肠各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1,4—糖苷链水解,从而减慢淀粉、蔗糖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2.临床应用: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合用,降低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3.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腹胀,排气,溃疡病人慎用。加强其他降糖药作用而致低血糖,需补充葡萄糖。(

5、四)胰岛素增敏药: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1.作用机制:罗格列酮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结合,增强一系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1)促进骨骼肌葡萄糖的摄取、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2)增加脂代谢合成相关基因和酶的表达,调节脂肪细胞信号分子的贮存和释放(3)增加外周组织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临床应用:Ⅱ型,尤其是胰岛素抵抗者3.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发生率低(1)副作用主要有嗜睡

6、、肌肉和骨骼痛、头痛、消化道症状等(2)曲格列酮对极少数高敏人群具有明显的肝毒性,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新进展:1.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依克那肽是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长效激动GLP-1受体,在不引起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基础上治疗2型糖尿病。其适应证:单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制剂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达不到目标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2.吸入型胰岛素制剂总结:1、胰岛素的作用及临床应用。2、磺酰脲类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临床应用。3、双胍类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临床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