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

ID:1445389

大小:467.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7-11-11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_第1页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_第2页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_第3页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_第4页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解析)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就是那一只蟋蟀作者:流沙河诗人简介流沙河(1931.11.11—),原名余勋坦。诗人。四川成都金堂人。“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国人名字惯为三字,遂将“河”复补。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先生已逾八旬,身高1.7米,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瘦”字了得,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

2、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光阴似箭催人老,先生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流沙河&余光中神交20载内地介绍余诗第一人流沙河回忆,自己1981年秋在出差的火车上品读到余光中的诗,深受震动,“读他的《当我死时》、《飞将军》、《海祭》诸诗,想起孔子见老聃时所说:‘吾始见真龙!’”就这样,流沙河为《星星》写了12期有关台湾诗人的介绍文字,附上诗,后来还出成了书,1986年又选了余光中诗100首,成为内地第一个把余光中的诗介绍给读者的人。乐讲余诗被误作其弟因为太喜欢余光中的诗,当时的诗歌朗诵会如要讲余光中,

3、流沙河每邀必去,每次一讲就两小时,还将余诗打印出来,人手一册,逐字逐句细讲。一次课后,一位先生上前低声问道:“余光远是你大哥?”流沙河(原名余勋坦)点头称是。这位先生又接着问:“余光中该是你二哥吧?”流沙河赶快声明不是,“猜想他是见我如此卖力宣讲其诗,故有此疑”。事实上,两人只是书信往来多年,直到1997年才得以见面。2005年02月22日中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携夫人抵达双流国际机场,其相交20多年的挚友流沙河专门提前半个小时前往机场迎接。几天前,余光中从高雄打电话流沙河,称自己将到成都参加武侯祠“千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

4、联会”和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华西诗会”等活动,希望与老友一晤。接到电话的流沙河非常高兴,这对神交20多年的老朋友,终于有了再次见面的机会。《就是那一只蟋蟀》,到底是哪只蟋蟀呢?《一只蟋蟀》应和“乡愁”10岁入川,21岁离川的余光中有浓烈的四川情结,1982年夏,他在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这样的思乡之情,让流沙河深深感动,并触动他的灵感,写下《就是那一只蟋蟀》来应和,“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这首诗被发表在香港文汇报的副刊上,1

5、989年又被选进高中语文课本。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由赵忠祥朗诵的这首《就是那一只蟋蟀》《就是那一只蟋蟀》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在《豳风.七月》里唱过”。豳,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境内。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豳风.

6、七月》描写了奴隶终岁辛苦,饥寒交迫的情景,其中写到蟋蟀的是这样几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翼城西。《唐风.蟋蟀》共有三处写到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聿,作语助。莫,暮的本字。除,逝去。迈,时光流逝。慆,逝去。)“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叶中下层知识分子学习民歌所写的五言诗,梁.萧统选了十九首,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古

7、诗十九首》的思想感情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大有汲汲皇皇如恐不及的忧虑”。(游国恩等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语)其第七首《明月皎夜光》起首两句言:“明月皎月光,促织鸣东壁”,以蟋蟀起兴,从“时节忽复易”而致慨于世态炎凉、人生苦短。“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内容描写少女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开头两句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一说为叹息声,一说为机杼声,但我以为流沙河先生的理解最为贴切,即为蟋蟀的鸣叫声。“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姜夔(1155――122

8、1),南宋词人、音乐家;他的《齐天乐》一词,是我国文学史上咏蟋蟀的名作。姜夔写作此词是在1196年,时距北宋沦陷、金人掳二帝北去的1127年已将近70年了,姜夔也到了深怀黍离之悲、饱尝人世炎凉的41岁。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这首遥寄岁月之感和故国之思的词作:《齐天乐》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