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ID:14431579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8

上传者:U-8513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1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2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3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学情分析: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2、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课时:第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情感朗读法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4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钓鱼的启示》。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调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铺垫。)3、说说作者不愿把鱼放掉的理由。(1)钓到这条鱼不容易;(2)鲈鱼又大又美;(3)钓到鱼时四周又无人。(设计理念: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交流业余爱好,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课堂。)二、学习父亲引导”我”鱼放部分1、尽管我不情愿把鱼放掉,但父亲还是让我把鱼放掉,父亲喜欢这条鱼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得意)(2)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看了好一会儿)(说明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2、虽然父亲喜欢这条鱼,但他的态度确是不容争辩的,——“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他的语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读——“孩子,你。。。”他的声音那么的坚决,读——“孩子,你。。。”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说明父亲坚决而又不容争辩的态度?“得”,得换个词就是“一定、必须”。3、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负责、对孩子要求严格)①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②这就是父亲的爱,严格的爱、负责的爱,齐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4、到底是什么原因,父亲一定要“我”把鱼放掉?生: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师找到文中的话读一读。生读:“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师:这就是父亲一定要我放掉这条鲈鱼原因,齐读——“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还有两个小时。”4 过渡语: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又没有人,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把鱼放掉了。是谁让我作出选择把鱼放掉呢?(爸爸)三、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请大家小组学习3-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合作完成这道补充填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调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铺垫。)2、汇报交流,补充填空。在这个钓鱼、放鱼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得意);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丧);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感激)。板书:得意、委屈、沮丧、感激四、学习“获得启示”部分1、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把鱼放掉是是,不放就是非)(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放了大鲈鱼是对,不放,就是错,但真正要舍弃时却又很舍不得,这就是钓鱼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2、师: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1)读读这两句话,这两个“鱼”意思一样吗?第一个“鱼”指的是什么?(大鲈鱼)第二个“鱼”呢?(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那“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答:因为不是指真正的“鱼”。)(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设计理念: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4 3、想想“我”可能遇到过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放弃、拒绝)4、小结:正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5、师:事情已过去三十四年,作者已经完全理解父亲,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生1说,师评价:不用谢,你的成功是父亲最大的骄傲。生2说,师评价:别人都很羡慕我,因为我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生3说,师评价:孩子,你能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爸爸最大的快乐。6、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要求,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从:考试分数、买东西、公共汽车让座、卫生、过马路……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说)(设计理念: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再读启示,铭记在心。师;这是父亲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师:这就是钓鱼给我们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师:希望孩子们将钓鱼的启示铭记于心,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设计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放鱼————委屈、沮丧获得启示 ————感激   严格的教育获得勇气和力量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