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孔子的中庸之道2013

[精品文档]孔子的中庸之道2013

ID:14360613

大小:53.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7-28

[精品文档]孔子的中庸之道2013_第1页
[精品文档]孔子的中庸之道2013_第2页
[精品文档]孔子的中庸之道2013_第3页
[精品文档]孔子的中庸之道2013_第4页
[精品文档]孔子的中庸之道2013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孔子的中庸之道20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的中庸之道》  一、中庸的起源“中庸”的看法起源于上古的时代。我们看《尚书》的《周书》里面,周武王向殷代的遗臣箕子请教国事,箕子提出九条大法,“洪范九畴”,其中就有所谓的“中道”的思想。“皇极”它是讲正直为主要,有刚有柔,相互调剂的中正的思想,“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讲这样一个中平的、中正的中庸之道,正直的政治哲学。所谓的“极”,它就是一个大房子中间的一个大梁,房屋中间的最高、最中、最重、最正的东西,它引申为一个中正平直的一个标准。春秋末期,孔老夫子对“中庸”的思想大大地加以

2、推进。乡下上梁的时候要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梁就是房屋的最正、最中、最重、最大、最主要的物件,它也是一个标准,老百姓家都非常看重这一点。你如果坐在直升飞机上看北京的古城,你看从天坛到紫禁城到皇陵,它是在一条中轴线上,古城是一个中庸、平和的、是对称的,这是一个建筑美学,是城市规划的美学,实际上很多有名的城市都是这样。大家可能也看到一些考古资料,辽阳的辽河流域,有一个古代四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的遗址,那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祭祀上天,他有一个遗存,他有祭坛,相当于北京的天坛。可见我们这个民族,它的审美,它对世界、宇宙的看法,它认

3、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是非常对称、非常中正。有一条主轴,有对称性的这样一个结构,这可能是最稳定的结构,也是最美的一个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中庸。 二、孔子对中庸的解释孔子主张中庸,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是一个“其至矣乎”,是一个非常高的道德修养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但也是可及的。中庸的第二意思,它是一个方法。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智慧和方法,处理各种事务的一个方法,或者叫方法学。中庸的“中”就是中正的“中”。中庸的“庸”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平凡,很平常;第二个意思:庸者不易也,

4、庸是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变化的一个原则;第三个意思:庸就是下面的第一部分叫做用,所以中庸也可以颠倒过来说庸中,叫使用中道的方法,叫庸中。所以庸有三个意思,从字义上说,庸者常也,是个常道;庸者不易也,庸者用也,中庸也许就是用者这样的意思。有一次子贡问老师孔子,他说:“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先进》”老师的“师”其实是指颛孙师,是子张;“商其实是卜商,也就是子夏。他们都是孔门了不起的弟子。在性情上面,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啊?孔子就说,在品行上“师也过,商有不及”。子张有时候会稍微过头一点,子夏有时候会有不足、不及,还达不到这

5、个标准。那么子贡就问,“然则师愈与?”那是不是子张过了一点更好呢?孔子的回答是:“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不好,都没有达到中正的标准。要死守一个中道,子夏的处事有一点赶不上,子张的处事有一点过头,这样都不好。孔子还有一句话,谈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叫“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和质这个内容,文和质要相当,形式和内容相当才比较好。孔子在评价一首诗的时候,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不至于太淫荡,哀伤的时候也不是过分的痛楚,保持一个中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情感表达是这样。孔子的弟子说孔子的性格是“温而

6、厉,威而不猛”,他有威风,但是不至于过分,不是像现在主张的超男、猛男。然后“恭而安”,恭敬又很安详,严肃、恭敬而又很安详。 三、中庸之道的原则性中庸之道是不是不要原则呢?是不是说滑头主义呢?是不是说老好人?是不是迎合所有的人?有的人说孔子是主张乡愿的,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儒家在原则性上非常的好,像孔子,有道的人请他去做官、治理国政他不去,所以他有原则立场,不是哪个政治家把儒生抓来就怎么样的,他可以不昭。所以中庸之道不是乡愿,不是“滑头主义”。《礼记·中庸》中记载孔子的话,“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7、”意思是随时的符合标准,要与时迁移、与时携行的。孔子也是主张礼、乐这些方式、这些原则、这些标准都是可以调节,和时代的要求相中和的。孔子讲立于礼,不是机械的而僵死的符合某种教条,他提出一个“权”的观念,权利的权字,就是秤砣,通权达变是儒家中庸的思想,也就是今天所讲的动态的平衡,大家也要想到中庸,我告诉大家一定要想到从前他到紫禁城、到十三陵这一条中轴线,城市美学对称平衡的一个原则。孔门有一个大弟子叫有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用一种专门的规矩来节制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事的处理正

8、好恰到好处,这是礼乐的制度的价值。礼,使社会秩序化;乐,使社会和谐化。这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和谐相处的一种精神。孔子还有一个思想叫“叩其两端而竭焉”。如果有人问他一个问题,孔子不一定马上回答他。但是孔子的方法从这个提问的问题的两边慢慢的去启发问题,然后慢慢的去回答对方的问题,“叩其两端而竭焉”,一点一点问,两端来问。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