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33365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8
《读史搞创作,漫天豪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史搞创作,漫天豪情 第一次踏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马院”)所在的善斋, 我就恍惚间有踏入美术馆的感觉――大门两侧摆放着马克思和鲁迅的雕像, 楼梯口错落有致地垂下几盏清雅的手绘灯笼,走廊里陈列着绘画、陶瓷、剪纸、招贴等各种艺术作品,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描绘中国近现代风起云涌的历史、熠熠生辉的人物。 驻足其间,那些讲不完的故事、忘不掉的瞬间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这些是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的作品,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这是马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作业
2、展。 更想不到前年在清华读研的第二个学期,我有幸给导师华表老师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助教。 两年多了,其间,我协助华老师带了两届学生,办了两次学生作品展。 源起 有人说,清华学子又红又专,一个缘故恐怕得益于学校历来注重政治思想理论课,不断地在教学模式和方式上创新。 2011年,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契机,华老师在十多年教学基础上思索着如何在因材施教教学法层面上创新。“怎样才能不纸上谈兵,又能因材施教”,华老师琢磨着变化作业形式,解
3、决大课堂的矛盾,决定在他的三个大课堂进行“读三史(党史、国史、校史),搞创作”。华老师一学年带三个大班,500多名清华大一新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其中,美术学院的这门课教学任务一直由华老师承担,其他两个班的学生都由学生各自选课而组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为期16周的课程。第一堂课上,华老师就告诉课堂上的230多名美院学生,第10周需要完成一次“大作业”,作业连同考勤共占课程总成绩的50%,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与各自专业进行艺术创作。作品还要集中公开展示。 学生们兴奋了――刚踏进大学
4、校园,还没接触专业,就有机会进行创作,有自己的艺术作品参加全年级的展览!一位教师、两个助教、230多名新生,就这样开始了一场艺术与历史的对话。 2014年上半年,在美院学生的第一堂课上,华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一下课,服装专业的班长跑来问我:“师兄,师兄,现发愁呢。中国近现代史的好多知识,虽然高中就学过,但是高考一结束,就忘差不多了。如果课堂作业就是交个小论文什么的,也就罢了,但是现在要搞艺术创作,实在有点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第一反应,呵呵一笑,但也看出,华老师可有点把学生难住了,学生总算有些
5、上心了,所以这既是一个问题,又是一个好的征兆。之后,我就向华老师反映了这一情况,我们决定,进一步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按时间顺序划分成23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用七个字来概括(第一次鸦片战争“千年未有大变局”;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大事变”;新中国成立“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个举措获得了学生们的赞许,他们纷纷表示,这样一来,他们既能迅速回忆起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又能方便地选取创作主题,还增添了不少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热情。 总的来说,华老师课堂上的学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华美术学院的
6、学生,他们的课堂作业是结合自身的美术专业(国画、油画、雕塑、陶瓷、服装、视觉和摄影等等),选取中国近现代史相关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之后,我们会把他们的艺术作品进行展览。另一类是清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课堂作业是结合自身专业(建筑、电机、汽车、物理、化学、生物和法学等等),选取中国近现代史相关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高度 之后,几乎每堂课的课间或课后,总会有学生围着华老师请教问题。有的学生,会拿着从图书馆查到的历史资料或人物传纪,向华老师询问他对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的看法。比如,有学生问:“老
7、师,中国近现代史上那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难道真的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吗?”记得华老师答:“总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穷人闹革命’,其实不然,反而多是‘富人闹革命’,比如周恩来、彭湃等等,他们家境殷实,真的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主义和追求,才走上革命的道路。” 结合这个问题,华老师谈到:在理论支撑中叙事,立意高。华老师从世界近代史大背景出发,剖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阐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一种必然,他说:“细化人物和事件之前,要有铺垫,这样才有助于看清人物和事件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
8、 陶瓷专业的一位同学,她想在瓷盘上用釉彩勾画“鉴湖女侠”秋瑾的肖像。老师得知后,曾向她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秋瑾就义的故事:秋瑾家境殷实,被捕前完全可以逃走,但她却没有逃,她让其他人离开,自己却坚持不走。可见她是抱着必死的信念投身革命,实在令人钦佩,令人为之叹息;秋瑾实在太过美艳动人,且又侠肝义胆,因此在大义凛然之外,更添些许哀婉凄美。秋瑾被处决前,审判官也动了恻隐之心,不禁为之落泪,为之动容;秋瑾死后,审判官终日抑郁,久久不能释怀,最后在极度的自责和痛苦中,选择自杀以谢罪。理解秋瑾,以往都是“剑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