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306751
大小:9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7
《离散数学(命题逻辑)课后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离散数学(课件上习题)第一章例1-1.1判定下面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⑴2是个素数。⑵雪是黑色的。⑶2013年人类将到达火星。⑷如果a>b且b>c,则a>c。(其中a,b,c都是确定的实数)⑸x+y<5⑹请打开书!⑺您去吗?⑴⑵⑶⑷是命题例1-2.1P:2是素数。ØP:2不是素数。例1-2.2P:小王能唱歌。Q:小王能跳舞。P∧Q:小王能歌善舞。例1-2.3.灯泡或者线路有故障。(析取“∨”)例1-2.4.第一节课上数学或者上英语。(异或、排斥或。即“⊽”)注意:P⊽Q与(P∧ØQ)∨(Q∧ØP)是一样的。归纳自然语言中
2、的联结词,定义了六个逻辑联结词,分别是:(1)否定“Ø”(2)合取“∧”(3)析取“∨”(4)异或“⊽”(5)蕴涵“®”(6)等价“«”例1-2.5:P表示:缺少水分。Q表示:植物会死亡。P®Q:如果缺少水分,植物就会死亡。P®Q:也称之为蕴涵式,读成“P蕴涵Q”,“如果P则Q”。也说成P是P®Q的前件,Q是P®Q的后件。还可以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以下是关于蕴含式的一个例子P:天气好。Q:我去公园。1.如果天气好,我就去公园。2.只要天气好,我就去公园。3.天气好,我就去公园。4.仅当天气好,我才去公
3、园。5.只有天气好,我才去公园。6.我去公园,仅当天气好。命题1.、2.、3.写成:P®Q命题4.、5.、6.写成:Q®P例1-2.6:P:△ABC是等边三角形。Q:△ABC是等角三角形。P«Q:△ABC是等边三角形当且仅当它是等角三角形。10 课后练习:填空已知P∧Q为T,则P为(),Q为()。已知P∨Q为F,则P为(),Q为()。已知P为F,则P∧Q为()。已知P为T,则P∨Q为()。已知P∨Q为T,且P为F,则Q为()。已知P®Q为F,则P为(),Q为()。已知P为F,则P®Q为()。已知Q为T,则P®Q为()。
4、已知ØP®ØQ为F,则P为(),Q为()。已知P为T,P®Q为T,则Q为()。已知ØQ为T,P®Q为T,则P为()。已知P«Q为T,P为T,则Q为().已知P«Q为F,P为T,则Q为().P«P的真值为().P®P的真值为()。1—3节例1.说离散数学无用且枯燥无味是不对的。P:离散数学是有用的。Q:离散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该命题可写成:Ø(ØP∧Q)例2.如果小张与小王都不去,则小李去。P:小张去。Q:小王去。R:小李去。该命题可写成:(ØP∧ØQ)®R如果小张与小王不都去,则小李去。该命题可写成:Ø(P∧Q)®R也可
5、以写成:(ØP∨ØQ)®R例3.仅当天不下雨且我有时间,才上街。P:天下雨。Q:我有时间。R:我上街。分析:由于“仅当”是表示“必要条件”的,既“天不下雨且我有时间”,是“我上街”的必要条件。所以该命题可写成:R®(ØP∧Q)例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P:人犯我。Q:我犯人。该命题可写成:(ØP®ØQ)∧(P®Q)或写成:P«Q例5.若天不下雨,我就上街;否则在家。P:天下雨。Q:我上街。R:我在家。该命题可写成:(ØP®Q)∧(P®R).注意:中间的联结词一定是“∧”,而不是“∨”,也不是“⊽”。
6、101—4节重言(永真)蕴涵式证明方法方法1.列真值表。方法2.假设前件为真,推出后件也为真。例如求证:((A∧B)®C)∧ØD∧(ØC∨D)ÞØA∨ØB证明:设前件((A∧B)®C)∧ØD∧(ØC∨D)为真则((A∧B)®C)、ØD、(ØC∨D)均真,ØD为T,则D为FØC∨D为T得C为F((A∧B)®C)为T得A∧B为F如果A为F,则ØA为T,所以ØA∨ØB为T。如果B为F,则ØB为T,所以ØA∨ØB为T。((A∧B)®C)∧ØD∧(ØC∨D)ÞØA∨ØB方法3.假设后件为假,推出前件也为假。例如求证:((A∧B
7、)®C)∧ØD∧(ØC∨D)ÞØA∨ØB证明:假设后件ØA∨ØB为F,则A与B均为T。1.如C为F,则(A∧B)®C为F,所以前件((A∧B)®C)∧ØD∧(ØC∨D)为F。2.如C为T,则⑴若D为T,则ØD为F,所以前件((A∧B)®C)∧ØD∧(ØC∨D)为假;⑵若D为F,则ØC∨D为F,所以前件((A∧B)®C)∧ØD∧(ØC∨D)为假。((A∧B)®C)∧ØD∧(ØC∨D)ÞØA∨ØB重要的重言蕴涵式(如教材第43页所示)(课件中出现过多次,可不用记忆)I1.P∧QÞPI2.P∧QÞQI3.PÞP∨QI4.Q
8、ÞP∨QI5.ØPÞP®QI6.QÞP®QI7.Ø(P®Q)ÞPI8.Ø(P®Q)ÞØQI9.P,QÞP∧QI10.ØP∧(P∨Q)ÞQI11.P∧(P®Q)ÞQI12.ØQ∧(P®Q)ÞØPI13.(P®Q)∧(Q®R)ÞP®RI14.(P∨Q)∧(P®R)∧(Q®R)ÞRI15.A®BÞ(A∨C)®(B∨C)I16.A®B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