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ID:14280411

大小:8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7

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_第2页
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_第3页
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_第4页
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康水利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胡国华1,常利民2,胡立忠2,孙树清1,王勇泽1(1.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6;2.长沙县水利局湖南长沙;)1小康水利的概念2确立小康水利评价指标的原则确立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衡量小康水利建设水平的核心问题。本文在系统深入研究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对水利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水利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对比国外水利发展的进程和特点,结合长沙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康水利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小康水利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总原则是:评价指标体现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水战略;评价指标体现以人为本,

2、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现富裕度、安全度、和谐度、舒适度、文明度的有机结合;评价指标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效益的兼顾;评价指标力求简明、全面、综合,并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动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①综合性:以尽量少的指标反映小康水利建设的总体水平;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小康水利建设的水平与程度,易于操作的指标应通过量化指标反映,形象性的指标适宜于定性反映。②系统性:评价指标既要反映小康水利建设与小康经济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也要反映水利及小康水利建设自身的特点,使其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全面地反映小康水利的

3、内涵、特征及其水平、目标及方向;反映水利对小康经济社会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度量关系,注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效益的兼顾。③代表性和可比性:定量指标要能够反映未来水利建设发展的方向性与目标性,能够尽量剔除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为因素的差异导致定量指标计算结果的较大差异,便于进行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④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指标的设立要立足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不仅能反映客观问题,而且能获得较准确的数据;定量指标要简明,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便于实际估算和制定发展目标。⑤动态性: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较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因而,指标的发展应该具有单调函数的特征,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

4、内保持其连续性,以及有效反映现状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康水利建设发展进程。⑥规范性:对定量指标的计算及其涵义的解释应规范,资料来源规范。主要指标测算资料应从国家统计年鉴、水利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正式公布和颁布的资料中选取,部分资料可采用规划的成果资料,以保证指标的可靠真实以及统计口径的一致。3小康水利评价指标为了对小康水利建设的进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必须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确立客观的评价指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影响小康水利建设的诸多因素和反映小康水利特征的指标中,有一些因素或指标易于量化,可进行定量评价与对比;有一些因素或指标难以

5、量化,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康水利建设的水平和程度,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小康水利建设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应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与综合评价三部分。3.1定性评价指标6鉴于反映小康水利建设进程的有些指标可以定量,有些指标难以进行定量,为了全面、综合地反映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不同类型地区的小康水利建设所达到的程度,从定性评价的角度出发将小康水利分为以下8个方面: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程度通过合理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等,基本满足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的需求;通过规范和调节人类水事行为,彻底制止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和掠夺性开发行为,实现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与保障达到较高的水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基本得到保障,经济社会抗御水旱灾害风险的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基本达到洪涝与干旱无恙,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环境良好,基本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资源水利向环境水利转变,基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江河防洪减灾体系的完善程度防洪减灾体系完善,运用自如,安全保障程度高,能够从整体安全的角度对洪水进行优化调度,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防洪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洪水特点相适应。基本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对防洪的

7、要求,基本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防洪安全,为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基本保障江、河沿岸主要防洪保护区及城乡居民的防洪安全,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和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较强。③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与调配能力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使三者用水结构比较合理,基本实现用水总量的低增长。建设调配自如、运行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网络体系,对天然水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用水户、天然与人工水系统间的合理调配。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供给的保障要求,建立江河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