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

ID:14245235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7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_第1页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_第2页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_第3页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_第4页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  一、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艺术社团蓬勃兴起  近年来,随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日渐丰富,音乐艺术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许多高校都有相当数量的音乐艺术社团,大学生作为音乐艺术社团的主人,自发地组织、参与各种音乐艺术活动。但是由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即使是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离学生的实际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高等学校认清形势,正视大部分学生喜爱音乐艺术的这样一种现实,从学

2、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改进公共音乐教育,为大学生音乐艺术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80%的高校开设有公共音乐教育或相关课程,大部分高校是把其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多样,这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一般是每学期只有30个学时,难以形成完整的、合理的、渐进的学习体系,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重流行歌曲演唱、轻声乐基本训练,重声乐课程、轻器乐课程,重实践课程、轻理论课

3、程等。另外,有些教材不符合课程要求,只注重对审美的阐述,缺乏识谱、试唱等方面音乐技能的练习,另有一些教材比专业音乐教育用的教材还难以理解,甚至有的音乐教师一味向学生推销自己参编的教材。  3.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状况堪忧  据相关调查显示,全国只有65%的高校拥有自己的专职音乐教师。其余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或是从专业音乐学院聘请兼职教师,或是在校内师资队伍中选择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教师,以满足教学需要。但是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教师队伍,都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年轻教师占多数,学历层次高、职称层次低,教学经验不足,又很少有机会接受在职培训;年龄偏大的教师职称

4、层次高、学历层次低,以至于缺少学科带头人,难以组织起合理的教育科研梯队。问题还在于,部分教师在开展公共音乐教育时,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其自身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大意义的认识也还很不到位,误认为音乐艺术教育就是简单地听歌、唱歌、演奏,外加一些文艺汇演、比赛活动等。  4.相关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关硬件设施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学习内容对乐器和音响设备的依赖性很强;另一方面,各类欣赏课是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而目前的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因陋就简,相关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譬如,有些高校上公共音乐课需要借用专业音乐课的

5、场地和设备,一旦上课时间等方面发生冲突,公共音乐教育就无法正常开展。又如,有的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严重老化,教学中所需要的音乐资料大多是任课教师自己买的,但由于有的音乐资料价格昂贵,一些教师就会选择购买盗版音乐资料,从而影响音乐欣赏的效果,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育价值  1.德育价值  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历来被认为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所谓“成于乐”,是说君子立德,完成于学习音乐。音乐作品中的传世经典,往往蕴含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和坚韧的民族精神,其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影响和教育着人们要树立崇高理想

6、,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塑造完美人格。大学生学习音乐理论、鉴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关键还在于音乐的德育功能不是靠硬性灌输实现的,而是靠艺术魅力动之以情、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一般,用不着说服和劝解,无需严厉刻板的说教。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悟和对美好情操的体验,积极主动地接受美的陶冶,并进行自我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自觉抵制消极而庸俗卑下的时尚文化,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观。  2.智育价值  爱因斯坦指出,音乐是科学创造的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是思考力的源泉”。作为一门极富创造性、开

7、启创造能力的艺术,音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音乐欣赏和音乐表演既可愉悦身心、表情达意,又能促进智力发展;不仅能够发展想象思维,而且可以调节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活动节奏,使其合乎规律地交替运动、协调工作,避免片面且过度地动用某个大脑半球而使另一大脑半球受到抑制。只要大学生被优美的旋律拨动心弦,其生理、心理便会与音乐产生交流甚至相互融合,并且经过联想、想象与共鸣,还会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自由想象。这样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便被激发,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音乐教育能以音响的魅力使人接受高尚道德情操、良好精神品质的熏陶浸染,其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