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讲义

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讲义

ID:14224232

大小:9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7

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讲义_第1页
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讲义_第2页
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讲义_第3页
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讲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使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微生物提高或者减低合成某一物质的能力。物理诱变剂常用的有X射线、紫外线、快中子、γ射线等。诱变处理首先是选择诱变剂,微生物诱变中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是紫外线。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一般要求微生物呈单核的单细胞或单孢子的悬浮液,分布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纯的菌落。用于诱变处理的微生物一般处于对数生长期,处于该期的细菌对诱变剂最敏感。必须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诱变处理,剂量的表示有二种,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绝对剂量的单位以尔格/cm2表示,一般用相对剂量。相对剂量与3

2、个因素有关:诱变源和处理微生物的距离、诱变源(紫外灯)的功率、处理的时间。前2个因素是固定的,所以通过处理时间控制诱变剂量。处理不同微生物的最适剂量是不同的,须经预备实验确定。本综合实验利用紫外线诱变枯草芽孢杆菌悬浮的菌体,分析不同参数下的紫外线致死率及诱变率,筛选产量提高的产淀粉酶菌株。学习物理因素诱变育种的方法,并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液化型淀粉酶活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终从诱变菌株中筛选出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实验一紫外诱变及高产菌株的初筛(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的诱变效应,并学习物理因素诱变育种的方法。(二)实验材料与用品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

3、仪器: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紫外线灯(15W),电磁搅拌器,离心机。(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菌悬液的制备a)取培养48小时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斜面4—5支,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并倒入盛有玻璃珠的小三角烧瓶中,振荡30分钟,以打碎菌块。b)将上述菌液离心(3000r/min,离心15分钟),弃去上清液,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3次,最后制成菌悬液。c)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每毫升108个。(2)平板制作将淀粉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冷至55℃左右时倒平板,凝固后待用。(3)紫外线处理4a)将紫外线灯开关打开预热约20分钟。b)取直径6cm无菌平皿2套,分别加入上述菌悬液5

4、ml,并放入无菌搅拌棒于平皿中。c)将盛有菌悬液的2平皿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在距离为30cm,功率为15W的紫外线灯下分别搅拌照射1分钟及3分钟。(4)稀释在红灯下,将上述经诱变处理的菌悬液以10倍稀释法稀释成10-1-10-6(具体可按估计的存活率进行稀释)。(5)涂平板取10-4、10-5、10-6三个稀释度涂平板,每个稀释度涂平板3只,每只平板加稀释菌液0.1ml,用无菌玻璃刮棒涂匀。以同样操作,取未经紫外线处理的菌稀释液涂平板作对照。(6)培养将上述涂匀的平板,用黑布(或黑纸)包好,置37℃培养48小时。注意每个平皿背面要标明处理时间和稀释度。(7)计数将培养48小时后的平板取出

5、进行细菌计数,根据对照平板上菌落数,计算出每毫升菌液中的活菌数。同样计算出紫外线处理1分钟、3分钟后的存活细胞数及其致死率。(8)观察诱变效应将细胞计数后的平板,分别向菌落数在5—6个左右的平板内加碘液数滴,在菌落周围将出现透明圈。分别测量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并计算其比值(HC值)。与对照平板进行比较,根据结果,说明诱变效应。并选取HC比值大的菌落移接到试管斜面上培养。(四)实验作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实验二高产菌株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液化型淀粉酶活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从初筛所获得的诱变菌株中筛选出淀粉酶活力高的菌株。(二)实验

6、原理淀粉酶是指能催化分解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一类酶,包括α-淀粉酶、淀粉1,4-麦芽糖苷酶(β-淀粉酶)、淀粉1,4-葡萄糖苷酶(糖化酶)和淀粉1,6-葡萄糖苷酶(异淀粉酶)。α-淀粉酶可以从淀粉分子内部切断淀粉的α-1,4糖苷键,形成麦芽糖、含6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带有支链的寡糖,使淀粉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型淀粉酶。淀粉遇碘呈蓝色。这种淀粉-碘复合物在660nm处有较大的吸收峰,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随着酶的不断作用,淀粉长链被4切断,生成小分子糊精,使其对碘的蓝色反应逐渐消失,因此可以根据一定时间内蓝色消失的程度为指标来测定α-淀粉酶的活力。(三)实验用品1.粗酶液实验一保存的

7、HC比值大的菌落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离心后可作为粗酶液。2.试剂碘原液:称取碘化钾22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加入碘11g,溶解后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比色用稀释碘液:取碘原液2ml,加碘化钾20g,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2%可溶性淀粉:称取可溶性淀粉(干燥至恒重)2g,用少量蒸馏水混合调匀,徐徐倾入煮沸的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拌,煮沸2min后冷却,加水定容至100ml,需当天配制;pH6.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