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17297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多元文化时代已经来临,社会的进步和自我更新令传统的一元化价值体系被解构。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青年大学生,生理上虽已成熟,但心理依然稚嫩,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变化的侵袭和影响,大学思政教育方式需要积极应对多元时代的多元要求,建立科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滴入式辅导和进一步加强重视和投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滴入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82-02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迅速出现的新事物、
2、新思想,我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思想文化价值观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改革开放后的多元经济成分,催生了多元的利益关系,也势必导致价值评判标准多元化。大学生的生存环境与过去相比更加地开放多元,故其心理需求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青年大学生,生理上虽已成熟,但心理依然稚嫩,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变化的侵袭和影响。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时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令他们成为最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群体。充满个性的青年大学生们既强烈渴望吸收新知识,同时又对陈旧的教育手段有所厌烦,这就对新时期的大学思政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思想政治
3、教育多元化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通过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积累起来的,处理人民内部思政问题的艺术方法,一贯在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 而高校作为聚集青年,引领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面对经济发展全球化带来的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复杂化带来的价值取向多样化,网络技术现代化带来的现实生活虚拟化等新挑战,必须做到以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内容、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手段、多渠道的思政教育平台来吸引青年、凝聚青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观,切实把它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必须从源头上厘清在多元价值观冲击下,思想政治
4、教育面临的各类思想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全方位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体系,全过程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工程,全员化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机制。使思政教育体系既具有政治教育内涵的骨架,又具有引导社会正气的血肉,成为具有基础理论内涵和长久实践效力的立体化体系。这对于把先进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民族精神等辐射到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去,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思政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认识和要求,本课题组在第一学年期末,就思政课教育模式对两所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发放了8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784份,回收率
5、为98.125%,有效问卷为769份,有效率96.125%。其中文科学生38.2%,理工科52.8%,艺术类9%;一年级81.1%,二年级18.9%。问卷就思政类课程的总体评价、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手段、学习动机、教师素质、课后交流方式七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思政课在高校中颇受学生欢迎,但是在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欠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没有完全得到体现。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培养模式体系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本课题组提出了“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滴入式辅导为手段,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辅助”的建
6、议,并在部分学生群体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学习马列理论、提高自身修养的主渠道,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和教育对象,需要革新理念,构建更适应时代的新教育体系。 1.幸福课、美育课等新课程的有效补充,使思想政治教育课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我国目前的思政课教学对系统的理论讲授比较注重,对情感性教育相对薄弱,这导致了思政课程的德育功能的欠缺。如国外一些知名高校开设的《幸福课》,就其内容而言,与我国的思政教育课程具有共性,但是由于该课程在议题的设计上更为“接地气”,看起来通俗易懂,与青年人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青年人更加容易接受。同时
7、,美学教育既符合思政课对“心灵美”教育的需求,又满足青年人对审美的追求,必然能够创造教学手段之美,升华教学内容之美。 2.生动活泼的教材 相比国内思政课教材的严肃性,国外德育教材的活泼性则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框框,更加地贴近实际,具有启发性。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把道德行为准则教给学生。如德国中学的伦理道德课教科书通过提出许多表面浅显通俗,实际上具有深刻内涵的问题来吸引和启发学生。编者在教材中直接提出“伦理道德课是不受欢迎的课吗?”这样的问题,同时引用学生们的不同回答来进行引导。编者也不回避当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