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14614
大小:18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6
《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市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本试卷总分16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着眼/着装完毕 铜臭/遗臭万年 攒射/人头攒动B.重创/抚平创痛 丈
2、量/计量单位 数落/数见不鲜C.偏裨/大有裨益 呜咽/狼吞虎咽 吭声/引吭高歌D.慰藉/杯盘狼藉 落枕/丢三落四 薄暮/厚古薄今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行都非常不便。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C.
3、奥巴马一到中国就与青年人展开对话,介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及他本人,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媒体的观点:奥巴马对华政策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赢得中国的青年人。D.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目前已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不超过40字)(4分) 2003年,英国发表的白皮书首次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着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广受关注。英
4、国虽然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并无明确界定。低碳经济是经济形态还是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尚无共识。但各种观点都强调其目标是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核心特征是低碳排放。而学界对“低碳排放”理解不一。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小于经济产出的增量,则可称之为低碳排放。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第12页共12页低碳经济是一种 ▲ 的经济形态(发展模式)。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
5、子。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5分)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追和陶渊明诗引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
6、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7、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
8、继之者,亦一二焉。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癯而实腴癯:清瘦 B.与物多忤忤:抵触C.终不能悛悛:悔改D.其出处进退处:处所6.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①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少而穷苦B.①诗有古人之风②其学日进第12页共12页C.①其诗质而实绮②如其为人,实有感焉D.①平生出仕,以犯世患②自托于渊明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