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80875
大小:20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6
《张林中心小学地方与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磁灶镇张林中心小学地方与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文化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工作目标(一)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必修课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确保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二)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本校实际,以学校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三)在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教
2、学计划的基础上,全面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四)建立常态化的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特别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要上水平,上台阶,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三、组织保障:1、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验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予以指导和调控。2、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3、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形成建议并组织反馈;优化整合现
3、有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课程资源。4、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四、组织领导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组长:王明锋副组长:张贻升吴惠婷组员:张秀霞陈罕华张新风曾晶晶及各任课老师五、课时安排1.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分别为:地方课程4节,包含班队、体育、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各1节。2.三、四、五、六年级每周6课时分别为:地方与校本4节,包含班队,书法、英语活动、安全/心理/海西,综合实践2节,包含实践与劳动、信息技术。3、通过积极开发地域资源,促进课程整合拓宽学生视野,反映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方发展的使命感、责
4、任感。4、按照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设置课时。地方与校本课程内容与设置课程内容任课教师课时班队活动各班主任1体育(一、二年级)吴春红张鸿瑜吴惠敏张贻阳杨红柳4体育(三—六年级)陈良言张新风张金思许活泼3走进心灵——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低年段:吴春红吴冬茹张锦秀吴惠敏杨红柳张育润中高年段:张新风陈良言许冬清陈爱华陈玉茹张金思林碧秀张玉珊李密冷尤雅玲张秀霞张惠英1安全教育海西家园(中高年段)书法(中高年级)张新风张雅婷陈玉茹陈爱华张贻升庄碧玉张玉珊王小燕张秀霞1英语活动(中高年级)陈棉棉苏白绵张鸿瑜张奇芬庄碧玉尤雅润庄奕玲1六、考核评价:1、教师评价。主要形式是检查和实地听课:一是检查教师的
5、备课,是否体现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学科的特点;二是实地听相关教师的课,检测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看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型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如何。从而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2、学生评价。主要是通过平时表现和形成性检测相结合。一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状况、过程记录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进行记录;二是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三是看学生书面考试或考查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该课程的分值。3、结合学生成
6、长档案袋,为每个学生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评价档案。七、开发与实施要求1.成立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完善地方与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机制,确定地方与学校课程研究专题,积极参与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规划、研究和开发。2.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3.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4.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与学校课程资源体系。5.为了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与学
7、校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6.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7.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8.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