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73978
大小:4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6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浅释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妙法莲华经(劝持品)》浅释13《妙法莲华经(劝持品)》浅释《妙法莲华经(劝持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四劝持品第十三 何谓劝持?劝是劝说;持是奉持。即是你能用种种言语来劝说他人,欢喜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或者欢喜奉持这部妙法建华经,那麽,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不信的话,不妨试试看!一读此经,觉得妙不可言。想不读诵,也不能停止了。因此,天天读诵此经,天天奉持此经,有无量的功德。 你们天天听妙法莲华经,更有无量的功德。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是成
2、佛的经典,所以诸佛、菩萨、罗汉等,都劝说人们读诵、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 这一品在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之中,属於第十三品,故称为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於佛灭後。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释迦牟尼佛说完提婆达多品之後,接著说劝持品。在这个时候,药王大菩萨和大乐说大菩萨,以及二万菩萨眷属在一起,一同来到佛的座前,发这种的誓言:「我们大众惟愿世尊放心,不要为这件事而忧虑。待世尊入涅盘之後,我等大众应当奉持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应当恭敬供养这部妙
3、法莲华经。」 药王菩萨在往昔的时候,名为星宿光。当时有日藏比丘,宣布正法。他将阿黎勒诸药,奉献於日藏及大众,发愿来世,能治众生身心两病,世世为良医,善能治病,有药到病除之神效。他深谙草木金石四类的药性。如甘草是甜,黄连是苦。冷性能治热病,热性能治寒症。 大乐说菩萨,他具足四无碍辩:1、法无碍辩:能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对於一切名相,无不了知。虽然知道诸法,但是不执著诸法。2、义无碍辩:能说诸法分别之义,通达无碍。虽然知道诸法之义理,但不取著。3、辞无碍辩:能在一言之中,含无量之义。对各种言辞通达自在,圆融无碍。4、乐说无碍
4、辩:随顺众生的好乐,善巧方便为说佛法,所以称为大乐说菩萨。 後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在将来五浊恶世中的众生,人人不信佛,讲佛法也没有人听。为什麽?因为众生善根渐渐转少的缘故,所以福就薄了。虽然增善根的人减少,可是增上慢的人多了。例如有人这样说:「你们知道我是谁?我就是佛。不但我已经成佛,人人都是佛。」这就是增上慢的表现。 这种人不知惭愧,对於佛所说的经典,他一部也不懂,居然大言不惭说自己是佛。这种人将来一定堕无间
5、地狱。为什麽说自己是佛?一言以蔽之,就是贪图利益、贪图供养。这样就增加不善根,永远离开解脱之道。何谓解脱?简要言之,就是没有一切执著,得到无拘无束的境界,身心自在。 这种人,虽然难可教化,可是我们大众用大忍耐之力来教导、度脱他们。用什麽方法来度脱?或者读诵妙法莲华经,或者持说妙法莲华经,或者书写妙法莲华经,甚至不惜身命来供养妙法莲华经。 往昔有一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药王菩萨前身),他发心焚身供养佛及法华经。诸佛共同赞叹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智者大师读经到此处时,忽然入定。在定中见到灵山法
6、会尚未散会,释迦牟尼佛仍然为诸大菩萨及诸大罗汉演说妙法莲华经。这种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五浊恶世的起因,乃是由心浊而来。如果人人能清心寡欲,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则心自然清净,成为人间净土。何谓五浊?就是1、劫浊:人寿本来是八万四千岁,但因为福薄,渐渐减少,而入劫浊。劫浊本无体,以四浊为其体。2、见浊:众生因为见解不正碓,迷惑正见,遂成见惑,也就是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3、烦恼浊:六根对六尘,便生五钝使(贪、瞋、痴、慢、疑),而有种种烦恼产生。4、众生浊:因受见浊和烦恼浊的影响,众
7、生的福报更加陨减,而苦报渐渐增重,所以多逢灾祸。5、命浊:众生因为烦恼丛生,身心交瘁。因此,寿命缩短,一旦无常,便成异物。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授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於异国土广说此经。 在这个时候,大众中有五百位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都得到释迦牟尼佛授记别号。他们大众一起向佛言:「世尊!我们五百阿罗汉,也自动发誓愿,到其他的国土去弘扬妙法莲华经,没有厌倦的时候。」 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授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於他国土广说此经。 又有有学比丘(初果、二
8、果、三果阿罗汉)和无学比丘(四果阿罗汉),共八千人,皆得到释迦牟尼佛授记别号。大众一起从座站起,一同合掌向佛,而作这样的誓言:「世尊!我们八千人,也到十方不同的国土去,广说这部妙法莲华经,没有休息及停止。」 初果罗汉为见道位。二果和三果罗汉为修道位,所以称为有学位。四果罗汉为证道位,所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