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_菱形教案(1)

19.2.2_菱形教案(1)

ID:14170175

大小:7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6

19.2.2_菱形教案(1)_第1页
19.2.2_菱形教案(1)_第2页
19.2.2_菱形教案(1)_第3页
资源描述:

《19.2.2_菱形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2.2菱形(1)学校:永德县第二完全中学年级:八年级主备:徐永兵参与备课人:赵永芳蒋和刚李子鹏周建芳一、教学目标:1、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美观、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2、教学难点:形成合情推理的能力。三、新课引入:四、授新课:(一)引入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活动教具:活动式木框,如下图:活动过程:教师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使它与相邻的一条边相等,可以得到一个菱形,说

2、明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因此,菱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二)菱形性质探究问题牵引:请同学们拿出矩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沿课本图19.2-8中虚线剪下,再打开,看一看得到了什么图形?观察这个图形(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在什么位置上?你能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吗?活动过程:教师使用投影仪,显示“问题牵引”后,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剪下来的图形是怎样的图形.实际上,学生很容易发现,剪下的一个图形是菱形。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后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它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从中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

3、和:菱形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三)菱形的面积公式:菱形的面积是怎样求得的呢?能有几种求面积的方法?学生活动:首先学生想到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可以利用菱形的底×菱形的高的方法求得面积,即S=BC·h.(右图)-3-引导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发现菱形的对角线将菱形切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以此可推出菱形的面积S=4×Rt△BOA=BD·AC,即菱形面积也可以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四)例题讲解:例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

4、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2).思路点拨:(1)由于花坛是菱形的,要求对角线AC和BD.只要求出BO,AO即可,而BO、AO又都在一个△ABO中,因此,可以通过求出∠ABO=30°,得到AO=AB=10m,即AC=20,再应用勾股定理求出BD值.(2)也可利用等边三角形来解决.分析例2,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结到利用直角三角形ABO或等边三角形ABC中去解决;先分析课本的解题方法,然后再启发学生从等边三角形的知识来求解.由于菱形ABCD,使得AB=AC,又因为∠B=60°,∴△ABC是

5、等边三角形,即AC=AB=20m,AO=10m,再应用勾股定理求BO.求得面积S=AC·BD≈346.4(m2).(五)课堂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求证:AE=AF.(用两种证法)五、目标检测:(A、B、C)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6cm,12cm,那么这个菱形的高是_______。2、已知菱形两邻角的比是1:2,周长是40cm,则较短对角线长是________。3、菱形的面积为50cm2,一个内角为30°,则其边长为______。4、菱形一边与两条对角线所构成两角之比为2:7,则它的各角为______。

6、5、菱形ABCD,若∠A:∠B=2:1,∠CAD的平分线AE和边CD之间的关系是()。A.相等B.互相垂直且不平分C.互相平分且不垂直D.垂直且平分6、在菱形ABCD中,AE⊥BC于E,菱形ABCD面积等于24cm2,AE=6cm,则AB长为()。A.12cmB.8cmC.4cmD.2cm-3-7、近几年,城市里流行一种新式的衣帽架,它是用木条构成的几个连续的菱形(如图),每一个顶点处都有一个挂钩(连在轴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你能根据形状,说出它的好处和固定方法吗?8、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作EF∥BC,交AC于点F,如果E

7、F=4,那么CD的长为()。A.2B.4C.6D.8六、课后作业: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CE=CF.(1)求证:△ABE≌△ADF。(2)过点C作CG∥EA,交AF于H,交AD于G,若∠BAE=25°,∠BCD=130°,求∠AHC的度数。-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