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

ID:14157918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6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_第1页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_第2页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_第3页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_第4页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假设及其意义,能够结合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正确地看待这些观点。2.了解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和行星模型的提出过程和依据。3.掌握元素的放射性实验和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结论。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科学探索过程,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认识探索原子结构的模型法和实验法,不断增强科学方法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探索研究的过程性和长期性。2.感悟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奥秘中的科学方法的价

2、值。【教学分析】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源自沪教版高中化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一节,是学生开始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一课。在内容上分析,本节主线明确,重难点突出;从整个章节来看,本节内容为后续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埋下了伏笔,使学生能够在初中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原子的性构。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和原子的结构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提升他们继续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和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原子”、“质子”、“电子”这些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对于原子的组成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原

3、子内部的结构之前还未接触过。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的建立和描述卢瑟福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行星模型的构建基础、描述和评价2.教学难点根据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根据结论构建出行星模型【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教学设计】1.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及预设由“模型说开来”提问:进入主题之前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喜欢收集模型的?比如说飞机模型,船模,或者是变形金刚模型。。。。。。回答问题导课,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实物模型引申到原子模型,使学生对于”模型”的用途和优点有深入的了解。介绍现代原子结

4、构学说中的“电子云”模型听讲,并作出回应导课,使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一个先有形象,同时提出问题模型的建构使我们得以便利地观赏和描述这些庞大的家伙,是模型将他们由大化小。(反问),那么我们能否也利用模型将小变大呢?我们都知道原子是肉眼不可见的,它的直径只有零点几个纳米,如何形象地描述原子的结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模型”来揭示它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展示图片——电子云模型)可是人类自从提出“原子”这一概念到现代量子结构原子模型的构建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原子概念的提出到电子云模型的建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朴素的思辨阶段——古典原子学说公元前四世纪,

5、“原子”这一概念就被古希腊人德谟克利特正式提了出来。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的,这就是“原子”。可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中国人就已经思考过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首先要提及的是战国时期的惠施和墨子。(阅读教材)当然,受到条件的制约,此时人们对于原子的仅仅处在哲学的臆测上面。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古典原子论的基本内容,完成学案相关内容。道尔顿的“实心球”(包括小讨论,去伪存真)随着实验技术和化学原理的发展,许多科学家,如笛卡尔、牛顿都对原子有过论述,甚至还尝试构建了一些模型。1808年10月的一天,道尔顿将自己的“原子论”公诸于世。我们把这一理论称之为“近

6、代原子论”。阅读教材内容,结合现代原子理论思考并评价道尔顿的观点是否科学正确基于实验发现和猜想的“葡萄干面包”模型18世纪,科学家们着迷于阴极射线的研究。汤姆生作为英国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负责人也执着于此。1897年汤姆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发现了电子,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而不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体。1904年,汤姆生正式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既然电子带负电且出于原子,那么原子内部必然存在带正电的部分。那么这两部分如何统一在一起呢?这就是著名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展示图片)说到这一重大发现,不得不提及两个人,一个是德国科

7、学家伦琴,另一个是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整个。也正是因为如此,1859年伦琴意外地发现了穿透力极强的x射线。为了获得x射线,贝克勒尔偶然发现了铀盐可以放射出使空气发生电离的放射线。正是基于这一发现才促使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铀,当然这是后话。阅读材料,明确汤姆生原子模型的结构。卢瑟福用阿尔法粒子轰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行星模型”的建立带着问题思考,结合已有的实验现象,猜想可能的结论。书归正传,原子真得就是这幅摸样吗?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对此产生了疑问。我们知道贝克勒尔发现了元素的放射性现象,年轻的卢瑟福就在思考了“究竟放出的射线是什么呢?”基于

8、已有的实验方法,他开始研究起来。(介绍实验)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铀盐放出的射线可以分为两组,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一种带正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